好品山东·来份土特产|钟庄豆腐皮,老手艺“守住”老滋味儿

2022-05-10 19:02:59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凤仙山,宁阳县境内的最高点,这里草木葳蕤、山泉清冽。山脚下,远近闻名的“钟庄豆腐皮”产地——东庄镇钟家庄村,坐落于此。

钟庄豆腐皮始于民国初期。早先,制作豆腐皮是钟家庄村村民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随着村庄的发展与变迁,如今,村里仍然坚守做豆腐皮的只剩2家。

5月6日清晨4点,钟家庄村深处一座宽敞的院落内升起阵阵热气。屋里生火的人叫闫丙臣,是钟庄豆腐皮的手艺人代表之一,他的妻子正查看头一天晚上泡好的大豆。

“大豆需要完全浸透,浸泡时间根据气温来控制。冬天大概要泡十多个小时,夏天则四五个小时就够,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豆腐皮的口感。”闫丙臣今年52岁,继承了老一辈的衣钵,是当地做豆腐皮的好手。

制作豆腐皮共有选料、浸泡、磨浆、滤浆、加热、下膏、泼皮、加压、剥皮和成品十个过程。每一步看似简单,但要成就上好的“钟庄豆腐皮”,必须环环相扣。

大豆需完全浸透,浸泡时间根据气温来控制。

大豆倒入磨豆机,打开机器和水管,伴随着清脆的轰鸣声,乳白色的生豆浆很快流出,进入绑在木头架上的吊包中。吊包上的滤网将渣滓过滤干净,豆浆透过细密的小孔流入下方的铁锅中加热,冒出股股热气。闫丙臣观察着,不时拿舀子撇掉豆浆表面煮出来的杂质。

“这一口大锅能做18斤左右豆腐皮,核算到每斤大豆能出七八两。”闫丙臣说,他做的豆腐皮之所以好吃,是因为他在制作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将大豆中的杂质一遍遍过滤掉,只保留最精华的部分。

“有的人用一斤原料能做出一斤多豆腐皮。我虽然出的少,但能‘锁住’豆香,这是受欢迎的秘诀之一。”说着,他将搅拌好的食用石膏倒入煮熟的豆浆中。在石膏的作用下,豆浆慢慢结块,通过出口处的两张棉网,先变成一层层较厚的豆腐皮。再经挤压、晾干,加入水和食盐煮透,成品豆腐皮便制作完成了。

钟庄豆腐皮薄如草纸、豆香浓郁、清爽劲道。

大豆是优质大豆,水是天然矿泉水,此外再无任何添加。钟庄豆腐皮是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薄如草纸、豆香浓郁、清爽劲道,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做出一批新鲜豆腐皮,闫丙臣就开上他的三轮厢式货车,为当地超市供货,“赵勇超市”就是其中之一。

“刚送来15斤豆腐皮,还没在店里放‘热乎’呢,又卖光了。”超市老板赵勇表示,当地人对钟庄豆腐皮的热情很高,店铺前总能排起长队,而每人能买到的分量也仅仅只有几斤。

闫丙臣的家庭作坊每天能生产200斤豆腐皮,每逢春忙秋忙及过年过节,也会多做一些,一年能有个5万多块钱的收入。但由于是纯手工制作,产量一直没能实现很大突破。

“之前不是没想过提高产能。”闫丙臣曾尝试用机器代替人工,但做出来的豆腐皮,就不是原先那个味儿,顾客也都不太认可。他寻思,得让这门祖传手艺、让宁阳这个“当家土特产”存续下去才行。

“后来想了想,还是坚持手工吧。老百姓喜欢吃最重要,保持住这个特有的风味,有口碑就不愁卖。”闫丙臣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甲 通讯员 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