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人”设十三章·跨黄河未来先行|新旧相形不见绌,高低独有各千秋

2022-04-28 14:07:1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胡同,济南最鲜明的城市肌理。青砖灰瓦,砖雕门墩,彩绘门簪,狭长的巷子四通八达,众多庙宇会馆、名人故居散落其间,赶早集的大爷提着水灵灵的青菜,瞅见正锻炼的邻居,礼数周到地一点头,“练着呢,老哥?”无须多言,这就是老济南。  “曲水亭街那片儿修复得真好!听说将军庙、芙蓉街那片也要改造了,老济南这么留下来真好。”偶遇一位老济南,话匣子一打开,浓浓的羡慕与眷恋。

和众多老城相似,济南的老胡同看起来很美,住起来不便。房屋老旧,私搭乱建多,缺少生活设施,会车停车更是一筹莫展。“偶尔来玩玩还行,长年住在这里,估计没几个人愿意。”77岁的王升平已在老城住了30多年。

王升平的家距离泉城路仅百余米,那是济南市寸土寸金的所在。恒隆、贵和、世茂……一家家大型购物中心鳞次栉比,巨大的玻璃幕墙上的海报美女睥睨着如水的车流,橱窗里展示着世界一线品牌。

“这就是两个世界。”眼看着一街之隔的泉城路一天天“长高变大”“变美变靓”,自己住的街道却从当年的人人艳羡成了“老破小”……王升平的心里曾经非常不是滋味。

改造后的百花洲街区。

如今,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你看,我们这儿现在也变时尚了。垃圾堆成了小花园,坑洼不平的小巷铺上了石板,黑乎乎的煤棚建起了晾晒点……想都不敢想的事,都做成了。”王升平说,现在跟亲戚朋友说起老城的变化,他别提有多自豪。

变化缘于老城整治更新行动。2021年10月29日,《济南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历史城区”重点加强历史文化要素保护,恢复老城肌理格局及传统风貌,提升空间环境品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严控新建项目高度、体量及规模,探索可持续的更新实施模式。

历史城区更新告别大拆大建,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进行修复。“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万户荷香云静,千家柳绿风清”“一掬甘泉醇胜酒,万家垂柳绿盈门”……走进芙蓉街社区西更道街、王府池子街,读着一副副门联,古朴雅致的气息扑面而来。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从一砖一瓦中透出的一丝不苟,正是留住济南文化底蕴的“尽精微”。

仅是保护好老建筑、老物件,对于重现老城魅力还远远不够。

位于经三路上的济南第一家电影院“小广寒”。

在济南经三路与纬二路的十字路口,有一座小楼,墙上的“1904”显示着这座建筑的百年沧桑。“1904”是济南自开商埠之年,这一年,一名德国人在这里建起了济南历史上的第一家电影院——小广寒,这是山东省第一座电影院,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电影院,2013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小广寒被整葺一新,成为一家电影文化主题的精品餐厅。目前小广寒具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电影博物馆,公益对外开放;第二个便是主题文化餐厅。馆里收藏的百年来流行的各式电影放映机,传递着时代的回声,成了其独有的特色。

只有让老建筑、老物件上的文化“活”起来,老城才能真正获得“新生”。在济南经三路附近,还有一片老建筑商业区,将历史建筑与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了一起,这便是融汇老商埠。

经三路边林立的店铺,呼应着如今的潮流时尚。

这里既有百年建筑张采丞故居、宝隆洋行、皇宫照相馆、瑞蚨祥布庄,也有体现近代风格的复建楼房,其间是新开的花店、书园、茶舍、咖啡店、小吃店、艺术馆……吸引着市民和游客漫步老街区,捕捉着老济南的历史文化风韵。

“我很喜欢这里的感觉,每有闲暇,就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到这里来走一走、坐一坐。”市民张丽表示。

在千年不变的景色中,古城济南旧而新。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唐峰 兰姬慧 孙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