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珍:一部酒神曲 ,一部家族史—《芝镇说》印象记
2022-04-13 11:36:51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李秀珍
同事加老乡名曰春阶者,新近出版了长篇小说《芝镇说》。
正式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前,这部作品已在农村大众报和学习强国、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海报新闻客户端等媒体连载,我已陆陆续续阅读过。而今,捧着散发着浓浓油墨香的新书,如同捧着一份沉甸甸的故乡情、一部厚实实的家乡史,兴奋不已激动盈怀。可以说,很多年来,我就期待着能有一部描写家乡历史的大部头文学作品出现,《芝镇说》如同飞翔在安丘大地上空的风筝,摇曳而多彩,又如同弥漫在浯河两岸的景芝酒,浓烈而香醇。激动之余,我和老公把小逄老弟约至家中小酌。我说:“生长于安丘,是吾辈之幸。安丘有小逄,是家乡文化之幸。”一向低调的小逄,尽管微醉,依然一只手使劲摸着下巴颏,一只手扬在半空连连地说:“那不敢当那不敢当。”
《芝镇说》说芝镇,芝镇其实就是今日之景芝。景芝和我的家乡凌河分别在安丘的一东一西,相距不过五六十华里,从前父辈用小推车推着地瓜干去那里换酒,来回要披星戴月走一整天,如今一踩油门须臾即达。所以,当打开这部半自传体小说,扑面而来的是家乡的风景和家乡的味道。家乡的风景中,公冶长书院那两棵生长了两千多年的银杏树,是最具人文价值的地域标志,它婆娑的枝叶在这一方土地上,一年四季吹拂着儒风雅韵。家乡的味道呢,无疑是闻名四方甘醇浓烈的景芝酒。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诗句“儿时景芝酒名扬,长辈贪杯我闻香。佳酿声高人已老,沾唇不禁念故乡”,传颂久远。景芝人,包括安丘人,也都爱喝酒,喝了酒如同神仙附体,就像《芝镇说》书封后的作者独白:“一生独爱酒,就像鸟爱飞。人没有翅膀,酒就是翅膀,酒盅一端,翅膀就往外钻,想往哪飞往哪飞。”所以,《芝镇说》是芝镇人小逄蘸着酒写就的一部酒神曲,也是他含着泪写出的一部家族史。
对于一位作家来说,第一部长篇多是自传体性质的。《芝镇说》是逄春阶的第一部长篇,在小说的叙事中,作者即“我”,“我”即公冶德鸿,公冶德鸿串起了公冶家族四代人的历史变迁。公冶家族无疑是孔子门徒、女婿公冶长之后,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世代与孔家联姻,至公冶德鸿的孔氏老嬷嬷一辈已联姻75代。然而,在该小说的家族人物谱中,老嬷嬷孔氏、老爷爷公冶繁翥并不是第一人物,亲老嬷嬷景氏才是着墨最多的一位。“西山”娘家、赌徒父亲、丫鬟出身、小妾身份,一位小脚女人串联起一个芝镇大家族贫与富、高与低、新与旧之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家族百年。所谓一个女人就是一部历史。丫鬟出身的亲老嬷嬷就是旧中国贫苦人家女性的代表,她被赌徒父亲卖到了芝镇公冶家,先为丫鬟后为小妾,一个家族的人都把她当下人待,被正出的儿子扇过耳光,用拐杖敲过脊梁,如草芥一样普通,如尘埃一样卑微,一辈子围着锅台转,家院就是她的整个天空,儿女就是她的全部世界。然而,她又是那么善良、勤劳、忍隐,在苦挣苦熬中伺候了公冶家三四辈人。她还是一个有菩萨心肠的接生婆,她不怕脏,也不怕累,大有庄一茬又一茬的新生孩子都在她的双手里降生。这位苦命老人殁于1948年,那时候芝镇已经解放,但她仍然没有逃出被歧视被侮辱的悲剧命运,她的重孙子含泪泣血地评价她的一生是:“苦命!穷命!贱命!薄命!”也因亲老嬷嬷的苦命,庶出的一脉子孙才于苦难中挣扎,于卑贱中奋起,作为曾孙的公冶德鸿遵从爷爷的嘱托,“德鸿啊,你当了记者,得好好地写。有余力了,写写芝镇,那是咱们的根。你也写写我怎么愧对你亲老嬷嬷!写写我怎么愧对芝镇吧!芝镇人可写的很多,比如陈珂、雷以鬯、芝里老人、牛二秀才、汪林肯、李子鱼……他们都受过‘内伤’!”一个人的基因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上溯三辈都能找到源头。著名作家王鼎钧说过,“一个不知道自己祖父和祖母的人,就不算一个完整的人。”《芝镇说》中,“我”手中那支沉甸甸的笔,触及最远的是他的老嬷嬷,前后已是四代。四代大约百年,作者心中的诉求和愿景应该也是写就一部百年家族史。这样的家族史,在那一方土地上,颇具典型意义,从一位位鲜活而真实的人物身上我追寻到了自己祖辈的身影,而且是那样的真切而真实、生动而形象。
与家族线并列展开的是民族线,是芝镇人渠邱人以至山东人救亡图存的民族抗争史。《芝镇说》开篇不久,“在教堂旁边”就出现了无比悲壮惨烈的一幕,渠丘县委书记陈珂“光了膀子,双手被反绑着,两根粗铁丝穿着锁骨,胸膛上裤子上全是血,生锈的铁丝一串穿了好几个人。跟陈珂穿在一起的年轻人痛得哇哇哭,浑身哆嗦,陈珂咬牙后退,退到年轻人胸前,低声说:‘靠近我。’”雷以鬯在敌人眼皮底下舍身传递情报,痛骂日寇,从容赴死。他的名言是:“人的一生,要求得好死!”是多么可歌可泣的英雄身影!因为这些最早的播火者,红色的基因才在齐鲁大地星火燎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景芝是安丘、高密一带革命的发源地。陈珂原籍莱芜,本名姓朱,当年受中共山东省委指派,来渠丘县开展革命工作,是芝镇人走向革命的领路人。陈珂和他的战友被残忍地活埋,浯河的水中,浯河的树下,都流淌着烈士的鲜血。芝镇人爱喝酒,酒也不是白白喝的,芝镇人在酒中喝出了血性,在酒中喝出了胆魄。革命者陈珂牺牲后,雪花纷飞的寒夜,芝镇上的头面人物李子鱼、芝里老人、公冶祥仁端着祭奠的食盒,食盒里装着芝镇美食菠菜饼、鸡脯丸子、潍河鲤鱼、芝泮烧肉、芫荽小炒、五瓣火烧,于雪地之上肃然摆放,再斟上一碗芝镇酒,喊着烈士的名字无声地悲哭。革命自有后来人,公冶家走出革命青年公冶祥恕,王德备家走出叛逆女子王辫,牛二秀才家走出牛兰芝姐妹……牛兰芝姐弟和邻家两姑娘结伴于深夜之中投奔西南山里的八路军。因为一个个走出芝镇的年轻人,芝镇的天空更加开阔,也充满了传奇。跟着父亲来到济南的王辫,先就读于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服从组织安排去上海团市委开展工作,在那里幸遇偶像向警予。由向警予引出秋瑾,而秋瑾为渠邱人李钟岳所杀。不过他也是条汉子,奉命杀了秋瑾,悔愧难当,自杀谢罪,也算壮烈。秋瑾案昭雪后,李忠岳的神位入祀秋瑾祠。
一团火一样的向警予把王辫心中革命的小火苗一下子引爆。随后,王辫革命的道路越走越远。从家乡逃婚出走的公冶祥恕和王辫,在去往莫斯科大学求学的邮轮上巧遇,志向一致,乡音可亲,郎才女貌,挣脱父母之命后,依然没有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对。姻缘就那么奇妙。奇妙的事还有很多。比如,牛二秀才兴办新学,培养了好几届学生,他的学生李子明18岁考入黄埔军校,进军校的第一天,见到的同学是湖北黄冈的林毓蓉,即后来大名鼎鼎的林彪,两人还上下铺睡觉。李子明毕业后加入北伐队伍,不幸在长沙饮弹而亡。为接英雄魂归故里,牛二秀才带着他的一群学生身背三坛子芝镇高度酒和五个瓣的硬面火烧,从芝镇到长沙,再从长沙至芝镇,来回数千里,漫漫烽火路,上演了一出背尸还乡的曲折而悲壮的传奇一幕。芝镇有如此刚烈而豪放之乡亲,怎不令人感喟而敬佩!
《芝镇说》好读,因为有酒,酒香酒趣酒神如同无处不在的兴奋剂;《芝镇说》好读,更因为蕴藏着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公冶家族在昔日渠丘今日安丘,可以说代表着儒家文化的源头。小说字里行间流淌着传统文化的涓涓细流,书中主人公“我”以爷爷公冶祥仁名义写的《壮士陈珂诔并序》文采凝重沉厚,情思壮怀激烈,读之荡气回肠撼人心魄,凸现爷爷君子之风,也是作者扎实笔功之凸现。芝里老人学问深厚,嘴边经常说着之乎者也,办学校,倡新风,身体力行着文化的传承。这位老人的原型是著名辛亥先驱刘大同先生。作者悬壶济世的老爷爷,威严而忠厚的孔氏老嬷嬷,以及爷爷辈父亲辈的后人,大都知书达理温良仗义。
《芝镇说》对于像笔者这样的安丘人来说,还有很多无可替代的特别意义,方言美食风俗景物与小说中的人物描写紧密相连。囊(那样)、张(这样)、尖馋、迂阔,蛄蛹、安阳来、恶(wu)人毛等方言土语实际也代表一种地域文化,芝泮烧肉、景芝小炒肉、五瓣硬火烧、鸡脯丸子、干炸马口鱼等等至今是安丘人日思夜想的美食,汶水澄清、书院挹秀、牛沐钟声、牟山拥翠、古墓山川等是安丘著名景观,看新女婿过河、醉汉吐酒醉倒小猪、“你好歹把这块饽饽吃上”,在家乡一带都是奇闻不怪的民间笑话。这就是曾经的过往,也是当下的日子。作者既是记者又是作家的双重身份,使他深入历史和现实的肌理,把自己的经历、记忆、寻访、感悟窖藏于生命的宝葫芦,经过大半生的积淀和发酵,在今日像芝镇的一锅锅老烧酒,一泻而出,使无数读者醉倒。
因此,《芝镇说》应该算是部寻根小说。作家扎根芝镇,立足安丘,是他创作的一座文学富矿,如同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莫言先生为《芝镇说》题写了书名,并说过,安丘有美酒,也有美文。这是他对潍坊老乡加文友的莫大支持和鼓励,春阶感念在心。也是在那天微醉之后,春阶老弟一遍遍跟我说:“大姐,咱安丘了不得(di)咱安丘真的了不得(di)!”了不得的安丘在等着他继续写下去。《芝镇说2》已经开始写作,并继续在农村大众报等媒体连载。如果说,看一日一期的连载如同端着小酒盅浅酌慢饮,吱溜一口吱溜一口,那么一部新书捧在手中一气呵成读下来,便是酣畅淋漓的大碗喝酒。且看《芝镇说》之二之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