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好、价格优,店子镇走上生态强村路跟这个小红果有关

2021-12-01 14:05:3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初冬时节,瑟瑟寒风吹拂给人带来丝丝凉意。在博兴县店子镇却是一片红火的景象:西红柿收获即将接近尾声,家家户户都忙着快点采摘。

在店子镇,一座座温室种植大棚整齐地排列着,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互相连通,仿佛连通每个大棚的“毛细血管”。

作为“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2020年,店子镇蔬菜年产值达到13.6亿元,其中西红柿产值占比达到70%。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榜上有名,这是店子镇继2020年后,再次获得这项荣誉。

这颗小小的红色果实,是如何成为点燃店子镇经济腾飞的“火苗”?

为了解答这个疑惑,11月24日,记者来到了店子镇,实地探访店子镇西红柿的“辉煌”。

“小红果”

农户种植西红柿年收入60余万元

2021年店子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现有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1.2万个,年产西红柿、五彩椒等鲜菜4.8万吨。

西红柿、五彩椒等鲜菜除销往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外,60%以上产品出口到韩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十多个国家。

店子镇政府依靠还当地特产西红柿申请了“博兴西红柿”地理标志商标,让店子镇成为了“博兴西红柿”的主产地。

西红柿大棚。

11月24日,在店子镇大杨村村民朱爱珍的大棚内,她正忙着把刚采摘的西红柿装箱。

“这是最后一点了,我这西红柿摘下来卖得很快,基本当天就有来收的。”朱爱珍说。

2021年是朱爱珍种植西红柿的第18年,家中总共有15亩大棚的她,每年种植两茬西红柿,年产量在30万斤左右。

“正常价格两元一斤,这样一年能有60多万的收入,今年因为降温早,产量低了一些,但胜在行情好,也能卖到4块左右一斤”。朱爱珍说。

朱爱珍家中种植的西红柿品种叫做“红罗蔓”,汁多皮薄,口味酸甜,果大肉嫩,每年95%的产品被出口到俄罗斯。

在大杨村,像朱爱珍这样的大棚种植户还有很多。据村党支部书记杨明良介绍,现在村里有700亩土地,其中500亩土地都种植上了西红柿,共有二十余个品种,年产值可达到3000万元,大杨村也是店子镇西红柿种植规模最大的村庄。

“不仅如此,大杨村还是店子镇最早一批种植西红柿的村。”店子镇副镇长曹茂林说。

“敢变革”

为改变现状,开始西红柿种植路

20多年前,店子镇整体的产业结构单一,普通农户每年只有一两万元的收入。

改变,从1996年开始。

当年,店子镇党委政府决定走出去,向寿光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在这之前,店子镇没有任何蔬菜的种植经验。

经过实地考察,同时结合店子镇土地平坦,ph值偏中性适合西红柿种植的特点,最终决定种植西红柿。

西红柿。

第一年试种时,每家每户都抱有疑虑:”没经验,没历史,我们能做好吗?”为了解决大家的顾虑,镇政府几位领导带头,先在自己家的田里种上了西红柿苗。

“第一年试种虽然人不多,但是当年就成功了。看见了效益,第二年大伙开始大规模种植。”曹茂林介绍。

确立种植方向后,镇政府决定把发展大棚蔬菜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

方向有了,发展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钱包鼓了起来,不少村民也跃跃欲试,但是每亩大棚平均5万元的建设费用,却成了阻碍发展的“拦路虎”。

2012年,在了解到群众因资金短缺上棚难问题时,店子镇积极协调农信社、邮政等银行,为群众提供无息贷款,帮助群众新上大棚,解决发展前期的资金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无息贷款1000余万元。”

“随着产业的发展,传统大棚的缺点也慢慢暴露出来。为破解发展瓶颈,我们也在向着更大规模化,更智能化的蔬菜种植方向发展。”曹茂林说。

2017年,店子镇开始尝试引进特大拱棚,并配备智能化设备,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大棚内部。

在店子镇大棚内,电动轨道、滴灌系统、电动卷棚机、全景监控等智能设施非常普遍,不但节省了很多人力,更是帮助村民减轻了雇佣帮工的支出。

“我们村里这些设施的费用都是村民出一半,村集体出一半。今年在几个大棚试点安装了囊括地温监测以及土壤水分检测的检测系统,试点完成以后就可以全部铺开,等以后浇水卷棚用手机就能完成”。大杨村党委书记杨明良向记者介绍。

“求发展”

打出品牌,让西红柿“走得更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店子镇蔬菜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涵盖了西红柿、五彩椒、羊角蜜瓜等品类,其中西红柿种植占比最大,在全镇种植率达到70%。设施蔬菜现已发展成为店子镇特色优势产业。

店子镇更是先后荣获“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十大特色农业乡镇”、“山东省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山东省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引进了优良技术,也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如何借助优良产品扩大知名度,占据市场地位,是店子镇当前正在探寻的方向。

长期以来,店子镇的温室大棚一直以种植西红柿为主,但很多农户新鲜采摘的西红柿被没有在当地销售,而是被经销商运输到了在临近的寿光市进行销售,在博兴价值两三元一斤的西红柿,在寿光却能卖出五至七元一斤的价格,当地西红柿虽然品质出众,却并不为人所知。

这一问题反映到农民身上就是:西红柿的定价权被别人掌控着。明明是好产品,但是,遇到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只能赔钱贱卖。

为此,店子镇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带领博兴西红柿品牌打出名堂。在店子镇大杨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个实验大棚在2021年年初刚刚建立,“这6个实验大棚共计投资300万元,其中两个大棚是跟中国农科院和鲁东大学合作对外开放的,主要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和培育,同时对农户的种植提供一个参考。”大杨村书记杨明良向记者介绍。

如今,店子镇大棚设施越来越先进,抗灾害抗风险能力大幅提高。为打响品牌,店子镇建成智慧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臻味店子”区域公用品牌,推广使用“博兴西红柿”地理标志商标。

同时镇政府聘请第三方运营团队,对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商标进行专业化运作,扩大品牌效应,利用直播带货,文化旅游等经营模式,农业、文化、旅游多方融合发展,推动果蔬产业提质增效,带领农户走上乡村振兴的幸福道路。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