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转”串起生态农业产业链,搞生态循环农业他有一套

2021-11-25 20:25:0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11月17日,淄博市先创区禾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俊科照常开启了忙碌的一天。今年,这个集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于一体的公司,创新发展转化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环保昆虫产业,初步形成了“种养转”一体化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环保昆虫“报到”

有机废弃物“照单全收”

种完地,秸秆喂牛,牛产生粪便,过腹还田,这应该是种养户搞循环农业的普遍操作。但在禾丰公司,环保昆虫的“入驻”,让循环链更生动了起来,实现了种植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朱俊科介绍,品质差的粮食,人和牲畜不吃,但虫会吃。这让他有了灵感:何不让虫把废弃物吃掉,再把虫利用起来呢?

今年,禾丰公司开始探索饲养环保昆虫,在山东农业大学刘玉升教授指导下,选择了黑水虻和白星花金龟。结果发现,昆虫虽小,潜力却很大。

牲畜粪便、病畜尸体,包括餐厨垃圾,都可以作为黑水虻的饲料。“黑水虻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食物转化率高。每蜕皮一次,就是一次解毒的过程,就有一次的营养被提取出来。”朱俊科介绍,经过环保昆虫处理过的粪便,没有臭味。

黑水虻是鸡的“可口”饲料。

黑水虻处理完,白星花金龟幼虫来“接班”,主要吃牲畜吃剩的秸秆、粪便中的草等。二者将这些废弃物转化成虫体蛋白,成为“可口”的饲料。

“鸡很好这口,或是将虫体晒干粉碎,添加到牛羊饲料中,起到补充蛋白质的作用。产生的虫粪又能作为有机肥还田,实现一虫多用。”朱俊科说。

“前些天我们拿着黑水虻去渔场,想看看鱼吃不吃,没想到鱼还抢着吃!” 禾丰公司副总经理徐林生笑笑说。他还补充,黑水虻不乱跑、不采食,不会造成污染。

俩管道仨水池

智慧渔场助力高效循环

禾丰公司的牛场和猪场,铺设有两条管道,一条输送尿液,一条输送雨水,目的地则是鱼池。“5000头猪,每天产生30吨排泄物,一半以上是尿液,利用起来是很可观的。”朱俊科说。

他介绍,雨水直接流入第一个水池。收集的尿液,通过生物菌处理设备后,也进入第一个水池。这个水池种养了水葫芦、藕等水生菜,以及龙虾、泥鳅。共生后,水便得到第一轮净化,流入第二个水池。

第二个水池用来养草鱼、鲤鱼等附加值低的鱼,水经过再次净化,输送到最后的水泥池,饲养附加值高的淡水鲈鱼。

禾丰种业公司的智慧渔场。

“几个水池中鱼的粪便和食物残渣,通过微滤机分离出来,去灌溉农田,提高土壤肥力。水经过紫外线杀菌、发泡、增氧,再循环到水泥池,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朱俊科说。

徐林生介绍,渔场之所以能高效循环运作,离不开渔场的智慧系统——循环水控制系统,实现了投料、控温、控氧全智能化。

“设定好每天投喂总量、每次投喂量和投喂时间,系统会按时自动投料,还能监测水中的溶氧量和温度,并实时调节。鱼的成活率大大提高,由原来最低80%升至95%,并保持稳定。”徐林生表示,智慧系统的引进,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刚过去的5个月,产鱼量约10万斤,产值至少在100万元。

过去5个月,渔场产鱼约10万斤。

秸秆又添新用处

循环农业大有前途

在禾丰公司,秸秆除了喂牛、喂虫,又有了新的用途。朱俊科透露,公司正在积极发展以食用菌为核心的“白色农业”。

“原料还是秸秆,利用虫菌技术,选择合适品种的虫子吃掉秸秆,控制好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有意识地结菌种,最终长出食用菌。产生的菌棒、残渣又能作环保昆虫的饲料。”朱俊科说。

朱俊科在讲解“四色”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他表示,目前这一模式正在试验阶段,希望能把以种养为核心的“绿色农业”、以水产为核心的“蓝色农业”、以食用菌为核心的“白色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黑色农业”串联起来,形成“四色”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四色”循环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大量秸秆、畜禽粪便资源的浪费与污染问题,还能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除此之外,畜禽水产、环保昆虫以及食用菌都能实现产业化,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废弃物只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是朱俊科常说的一句话。他坚信,生态循环农业,必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甲 通讯员 李玉海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