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双十一”|准备好了!中国鸟笼淘宝第一村咋卖货?

2021-11-09 17:34:5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张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欧的鸟笼进了京……”

在中国鸟笼淘宝第一村——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大欧村,这句顺口溜被醒目地放置在“大欧乡村记忆馆”进门的展板上。

大欧村村民有项世代相传的绝活:制作鸟笼。这项绝活的历史长达500余年,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北方地区最大的鸟笼生产基地,大欧鸟笼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地区。

“大欧乡村记忆馆”内景。

2012年,大欧村开始在电商平台销售鸟笼,至今已是第9个年头,2015年大欧村被评为淘宝村,这给大欧村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11月4日,记者来到大欧村,看这里的村民如何迎战“双十一”。

“前店后厂”

父子搭档卖货忙

早上八点,吴龙龙照常打开电脑,刷新着自己网店的页面,随着11月11日的临近,吴龙龙更加关注网店的消息,生怕漏掉任何一位前来咨询的客户。

“网店需要每天回复消息,整理库存,有下单的,要按时发货。”吴龙龙说。

2013年10月,吴龙龙就开起自己的鸟笼网店,至今已经营了8年多。

吴龙龙正在整理自己的网店。

“那一年刚退伍不久,看到村里有人开网店,效益不错,我也学着大家开了一个……”回忆起开网店的经过,吴龙龙记忆犹新,“现在,卖鸟笼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足够生活了!”言谈间,吴龙龙很有底气。

这份底气,是自家网店生意的蒸蒸日上,更是父亲吴相金多年的陪伴支持。

吴相金有着祖传的鸟笼制作手艺,每一个鸟笼从原材料到成品需要经过200多道工序,从选料晒料,到裁料劈料、推平、蒸料、折圈、膘圈、净圈、刻圈、部件制作、笼丝和组装等等。

这些工序,外人听上去复杂冗长,但对于做了30多年鸟笼的吴相金来说,早已烂熟于心。

记者采访的时候,吴相金正站在院子里,用抛光机给竹片抛光,一厘米宽、一米半长的竹片从抛光机里打磨几遍,周身反射着油润的竹光。

吴相金正在给竹片抛光。

“你看我做的这个笼子,一天基本上只能做一两个,但是这一个就能卖几百块钱……”吴相金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如今,吴龙龙负责网店商品的更新维护,父亲吴相金负责根据订单制作鸟笼,像他们这样“前店后厂”的模式,在大欧村非常普遍,父子俩一唱一和,一家人的日子滋润而红火。

“今年‘双十一’,我在店铺里设置了满200减30的活动,一些鸟笼还调整了价格,今年的销量应该会有提升。”吴龙龙说。

夫妻档带货

两年直播600场

“欢迎各位新进直播间的老铁!进来的给主播点点关注,小红心走一下!谢谢!”

11月4日晚上8点,周桂梅的家里灯火通明,她和丈夫吴希安正坐在仓库里直播卖鸟笼。他们一天的工作,刚刚开始。

这间设在家里的“仓库”,除了存放鸟笼,还是鸟笼制作的工作间、晚上直播的直播间。

周桂梅正在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直播间。

直播带货,是夫妻俩的“主业”。周桂梅告诉记者,2019年10月,村里有人开直播卖鸟笼,她也开始尝试,这几年,自己的直播间销量还不错,每年都能卖百八十个笼子,每个笼子价格100元—2000元不等。

周桂梅每天直播两到三个小时,为了更好地吸粉、卖货,她的直播内容除了介绍自己制作的鸟笼以外,还会现场演示鸟笼制作技艺,每天直播间有上百人观看。

“刚开始直播的时候看的人很少,后来次数多了,人就多起来,也慢慢有了固定的粉丝。”说到自己的直播经历,周桂梅有些轻描淡写,但粗略一算,两年时间,他们已经直播了600场,周桂梅的眼神里又有些欣慰。“现在,我们的粉丝已经有两万多人,鸟笼的销量也不断提高。”她说。

因为工作时间在晚上,周桂梅会和丈夫会趁白天时间去周边村镇打工,虽然辛苦,但对他们而言,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再忙再累也值得。

“今年‘双十一’,我们准备多做点促销活动,争取多卖一点,我们还做了不少新产品……”对于今年的“双十一”,周桂梅信心满满。

日销千余单

当天就能发货

鸟笼卖掉了,怎么运出村?这是曾经困扰大欧村鸟笼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

大欧村党支部书记吴希同告诉记者,2012年,村里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鸟笼发货非常麻烦,需要到每家每户统一收集,再一起带到镇上的邮局发货,基本没办法实现每天发货,对当时的鸟笼销售有所影响。

2015年,大欧村首次被评为淘宝村,同时吸引了一部分快递公司在村里设置快递物流站,大欧村也在村内建起了移风店镇大欧社区服务中心,对村民免费提供电商知识培训以及规划、技术、运营、策划、物流等多项服务。

大欧村村民制作的鸟笼。

“现在,物流公司每天都会有快递员入户收货,村民只需要打包好货物等待即可,基本当天的订单,当天就可以发货。”吴希同说。

如今,方便快捷的物流体系带动着村里鸟笼产业的蓬勃发展:村里鸟笼产业总产值近4000万,全村超六成村民从事鸟笼生产销售,每天的订单量千余单……

“今年的‘双十一’,大欧村村民准备好了!”吴希同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晓续 通讯员 季泽凡 刘耀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