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东游记|第三十六回:千里长城回首望,每一步都是故乡

2021-09-27 16:42:45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齐长城,它从历史深处蜿蜒而来,穿越千年时空,诉说着齐鲁大地沧桑的历史……

以山为脊,西接黄河,东连沧海,绵延浩荡。齐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它比秦长城还要早400多年,被誉为“长城之父”。

齐长城之长,不仅在长度,也在她的历史;齐长城之大,不仅在体量,更在她的力量、胸怀与气势。齐长城是山东的脊梁,孕育了齐鲁文明、养育了齐鲁儿女、阻挡了兵戎烽烟,在岁月中记载着齐鲁大地上的千年往事,巍巍然直到今天,需要我们以敬畏之心来端详。

从八月盛夏到秋叶渐黄,近50天,18个人,从济南长清广里,一路徒步东行,到达青岛的长城入海处。其间攀高山,逆激流,只为一睹齐长城真容,膜拜我们的精神图腾。

爬翦云、过马鞍,翻城顶、越马耳,一路行来,只见地势雄奇险峻、悬崖峭壁连绵如阵,让你知道什么叫壁立千仞、峥嵘崔嵬。那一道道深刻的崖上缝、壁中罅,有鬼斧神工之奇、天造地设之妙,让你尽情想象两千年前的古人是以怎样的力量攀上高山、凿石筑墙,建成这堵屹立千年的防御工事;那鸟道,那陡坡、那刀砍斧凿的绝壁,教你懂得什么叫没有蹚不开的路、过不去的坎,什么叫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一路走来,如读了一部古代军事志和社会、文化发展史。

从齐长城诞生之初,战争就与她如影随形。三晋伐齐之战、吴齐艾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直至清代的捻军起义、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进行的多次血战等等。

齐长城周遭又积淀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断头崖、茶盐古道和青石关北深深的车辙印,都在叙说着过去的岁月;中国历史上最早有名可考的官办大学——稷下学宫、莒国故城和始皇三登的琅琊台,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齐长城两边还流传着一个个古老动人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多种版本,赵匡胤穆陵关大战韩通,常玄通无意筑双坚……

我们将这些故事一一书写。68篇文章、66条视频,将那远去的鼓角争鸣、无数的英雄豪杰及沿路的壮丽山河、美丽风光记录下来,寻找与齐鲁文化相近的对应,让人从中邂逅知音,产生共鸣。同时,我们也将一个个山村的变迁记录下来,或许,将来的某一天,它们也会从地图上悄然隐去,永不再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齐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作用逐渐淡化,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返的通道,原本为戍守御敌而修建的城堡要塞,有许多成了日后发展为村镇城邑的基础。长城两侧,人们于此生息,彼此交往,原来的矛盾冲突乃至兵戎相见,为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所取代,大有“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觉。

齐长城也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历史的进程,其影响力也一直在延续。采访时,记者发现,齐长城遗址已经成为不少地方的热门旅游景区。看着人头攒动的游客,难免产生这样的感叹:许多源于战争、始于刀兵的曾经往昔,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构成了如今各地蕴藉的发展潜力,演化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徒步归来,回想齐长城背后的历史,看看其蕴含的活力,一种与过去不同的感受油然而生。历经两千多年,齐长城已经与天地相融,与草木相生。一代代山东人在她的两侧世代相袭,齐长城已不再是人们的生命依靠,这里早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精神故乡。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