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鲁游记黄岛(五)| 麦草剪刻编烫绘,画出清明上河图

2021-09-27 16:48:1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夕阳西下,送走最后一批参观者,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麦草画艺术博物馆馆长许加梓终于能静下心来创作。

“画麦草画得沉下心来,白天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多,根本画不了,我习惯晚上画。”许加梓工作间的桌子上堆着一摞厚厚的手稿,还有几张飘着麦香气的麦秆贴板摆在上面。桌子正中间则是已故父亲的画像,这是许加梓一个月前刚用麦秆做的。

许加梓在伏案制作麦草画。

53岁的许加梓是青岛泊里镇麦草画传承人,其父许衍友是当地有名的麦草画艺术家。麦草画也称麦秆画,是青岛当地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它靠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根据需要进行剪裁、粘贴、绘制而成。麦草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钸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许加梓公司制作的麦草画《水浒传108将》。

在泊里镇麦草画艺术博物馆里,一幅幅精美绝伦的麦草画让人百看不厌。“这些画几乎都是用麦秆做的,通常需要泡、剖、刮、推、贴、烙,以及剪、刻、编、烫、绘等20多道工序。”许加梓说。传统艺术形式工序复杂,虽然作品制作精良,但艺术价值往往难以产生经济效益,这就导致不少艺术形式逐渐没落。“我们家几代人都做麦草画,我得把它传下去。”

为了给麦草画找到一条生路,原先做生意的许加梓选择回家子承父业。“只有把传统艺术做成产业,才有人愿意学、愿意干。”许加梓说。为了发展麦草画产业链,他先成立了麦草画制作和销售公司,又建了麦草画艺术博物馆。

“我们的手工麦草画主要销售到一二线大城市,周边不少公司和协会也到我们这定制伴手礼,一订就是几百套。”许加梓说,麦草画工序复杂,其中泡、剖、刮、推、贴等工序主要下放给周边的村民完成。

麦草画制作工序中,贴板修剪之前的几道步骤不需要太高的美术功底,普通农民经过简单培训后都能完成。因此,许加梓通常把这些活交给周边的村民,这样既能让村民挣点外快,也能传播麦草画艺术,两全其美。“贴麦草板子这类活一般都是妇女和老人在做,贴一张板子15—20块钱,熟练的人一天能贴四五张,手特别快的一天能做七八张。”许加梓说。仅仅这几道工序,忙得时候就需要二三百人参与。

正在制作麦草画粘板的员工 。

泊里镇朱家河村村民逄金翠就是“手快的”。靠着贴麦草画板,今年38岁的逄金翠一天就能挣一百多元,而且做饭和照顾孩子两不误。“挺好玩的,还能挣钱。看着自己贴的板后来被做成画,也很有成就感。”逄金翠说。村里不少人都揽了制作麦草画的活,因为这活啥时候干都行,不用卡点上班。

正在绘图的丁锡森。

麦草画前期的制作工序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而制成麦秆贴板后的熨烫、绘图等工序只能专业的人来做。60多岁的朱家河村村民丁锡森是公司的熨烫和绘图师傅,年轻的时候就拜许衍友为师,如今又跟着许加梓干。熨烫和烙画的活不是一两天能练出来的,也不是谁来都能干的。因此,丁锡森的工资接近八千元,这在一个乡镇上可是高薪。丁锡森不仅自己跟着干,他儿子丁德卿也在公司里帮着装裱麦草画,工资虽然低点,也有小五千块钱。凭着这份工作,他不仅买房买车,还娶妻生子。

正在为麦草画作品装裱的员工。

虽说是做公司,但许加梓早把公司当成了家,每天早出晚归,身形相比以往消瘦不少。“为了做完《清明上河图》,父亲连续一年每天晚上十点多才回家,中午画画经常忘了吃饭,都是我提醒他。我和父亲比还差得远,不过也遗传了他的性格,做事容易沉浸其中,难以自拔。”许加梓说。24米长的《清明上河图》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做完,“父亲作画太认真,《清明上河图》完成后没几个月,他就因积劳成疾去世了。”

许加梓想让小儿子继承麦草画手艺,因此常带他参加各种美术培训班,有空也拽着他来工作室熏陶。看到小儿子,也许伏案创作的许加梓经常想起自己的童年:昏黄幽邃的烛光下,父亲伏案烫画,光影摇曳,麦香飘逸,如痴如醉。

农村大众报记者 祝超群 见习记者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