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拔尖儿”全国的山东农产,想安利给所有人

2021-09-23 15:09:1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今天(9月23日)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此时,广阔田野中,五谷丰登,果蔬飘香。我们一起盘点盘点山东有哪些在全国“拔尖儿”的瓜果蔬菜吧。

寿光蔬菜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说到蔬菜产地,绝大多数人首先就会想到寿光。确实如此,寿光已经成为全国的“大菜园”“大菜篮”。

1989年秋天,寿光市三元朱村率先建起17个冬暖式大棚,此举结束了北方冬季不能生产新鲜蔬菜的历史,也开启了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全新阶段。如今,寿光全市常年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蔬菜产值110亿元。2020年,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评定为全国首批建设的50个优势产业集群之一。

寿光成方连片的冬暖式蔬菜大棚。

在寿光,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出的菜。如今,寿光不仅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还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在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蔬菜交易品种达300余种,日交易量近万吨,年交易额近100亿元,辐射20多个省份,影响几亿人的餐桌。

寿光蔬菜种类繁多,已经成为全国的“菜篮子”。

2018年7月,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在寿光揭牌成立,这是国内唯一的蔬菜质量标准方面的国家级平台。2019年,寿光成功注册“寿光蔬菜”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这是全国蔬菜产业唯一的集体商标。

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种植的小番茄即将成熟采收。

章丘大葱

寿光的蔬菜品种琳琅满目,有成百上千种。要说山东知名度最高的蔬菜,那就是大葱。

山东大葱以章丘大葱最有名。章丘大葱具有高、大、脆、白、甜等特点。章丘大葱最直观的特点,就是高,一人多高的大葱比比皆是。在2020年章丘大葱评比中,“葱王”高度达到2.532米,获得“最长的葱”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一人多高的章丘大葱比比皆是。

金乡大蒜

虽然大葱驰名中外,山东人生吃大葱的真不多,生吃大蒜的反倒不少。山东人信奉的理念是“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在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年均产量80万吨,带动周边种植大蒜200余万亩,其面积、产量、品级、品质、出口量均居全国之首。金乡县也成为世界大蒜的种植中心、流通集散中心、加工出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业内有了“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说法。

潍县萝卜

除了葱和蒜,山东还有一种带辣味的蔬菜,就是潍县萝卜。因原产于山东潍县(今潍坊)而得名,在当地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潍县萝卜具有皮色深绿,肉质翠绿,香辣脆甜,多汁味美的特点。大多数人把萝卜归为蔬菜,但在老潍县人心目中,潍县萝卜妥妥的是水果。不管是在家招待亲朋好友,还是在外聚会宴请,餐桌都少不了一盘翠绿的生切潍县萝卜条。

潍县萝卜(图片来源于网络)

栖霞苹果

潍县萝卜“跨界”当水果,但在地道的山东水果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栖霞苹果。

邻近海洋的独特自然条件,加上果农悉心管理,让栖霞苹果具有色泽艳丽,质脆皮薄,酸甜适口,较耐存贮等特点。

成熟的栖霞苹果。

栖霞市作为“中国苹果之都”,全市苹果栽培面积达到110亩,年产量20亿公斤,居全国县市之首。栖霞苹果拥有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质量、总产单产、企业效益六项全国第一,且拥有全国苹果产区唯一的“全国果菜产业十大国际知名地标品牌”。2020年栖霞苹果品牌价值再创新高,达到66.3亿元。

沾化冬枣

秋风凉,冬枣红。9月底,山东另一种知名水果——沾化冬枣成熟上市。

9月下旬,沾化冬枣进入成熟采收期。

1984年,沾化当地在农家庭院发现了56棵散生的老冬枣树,随后开始一步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经过近40年发展,沾化冬枣发展到30万亩。2020年,沾化冬枣总产量5.5亿斤,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产业产值37亿元,枣农人均收入过万元。沾化区先后获评 “全国人均林果收入第一县”“中国枣业十强县”。

目前,北方多个省份都有冬枣种植,苗木源头都来自沾化。所以说,沾化冬枣才是最正宗的冬枣。

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的冬枣嫡祖树生长良好。

今年,沾化区加快推动沾化冬枣产业转型升级,年内新增冬枣大棚2万亩、到2025年达到设施面积达到15万亩。这样一来,冬枣上市时间可以提前到七八月份,变成名副其实的“夏枣”。吃货们,有福啦!

沾化冬枣开始进行设施栽培。

山东在全国叫得响的水果还有不少,莱阳黄梨青州银瓜乐陵小枣……

莱阳黄梨。

青州银瓜。

虽然已经在全国领先,下一步山东还将继续做大做强这些优势产业。

今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2021-2025年)》。根据方案,将进一步培育壮大寿光蔬菜、金乡大蒜、章丘大葱、沾化冬枣、栖霞苹果、莱阳黄梨、青州银瓜、乐陵小枣、潍县萝卜、平阴玫瑰、菏泽牡丹、日照绿茶、德州扒鸡等13个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