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粮减损看齐鲁|建“玉米楼子” 科学储粮减损耗,费用政府补贴一半

2021-09-10 08:40:4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走进山东省阳谷县郭屯镇东韩村,一排排宽1.5米,高3米,长度6米到9米不一的“玉米楼子”,敦敦实实地耸立在闲散宅基的四周,迎接即将到来的玉米收获季。

所谓“玉米楼子”,是郭屯镇推广的一种新型玉米储存仓,“骨架”采用钢材,上面是封闭的铁皮,可以防雨、防雪,四周则是细小网格铁丝网,底部悬空距离水泥地面有30多公分,同时每个笼子的一侧上下都有易于开启的小门,方便玉米装填和卸载。

“这种“玉米楼子”存储玉米的方式不仅节约场地,而且在自然条件下通风降水,可避免晾晒和霉变导致的品质下降,发霉率从原来的8%降至4%左右,玉米等级不降低,每斤还可多卖 2 分钱。”从事粮食收储10余年的东韩村村支部书记韩明亮算了一笔账,按每亩年平均收获玉米 1200 斤计算,采用科学储粮技术每亩地可减少粮食损失损耗 36斤。按中等品每市斤1.3元计算,减少的损耗让集体每流转1亩地可增收约 70.8 元。

同样建起玉米楼子的还有王顶村,村支书王秋华告诉记者,村里合作社今年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玉米收获后如何科学储藏减少损耗,成为这个秋天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以前家家户户把玉米晒半干后,要不放编织袋里摞起来,要不草围子编个粮囤,粮食损耗率不低。”王秋华说,现在有了新式的“玉米楼子”,再也不怕储存过程中出现大的损耗了,而建存放200亩玉米的笼子成本在两万元左右,镇政府还给补贴了一半的费用。

王顶村村支书王秋华向记者介绍村里建的“玉米楼子”。

王顶村和东韩村村遇到的玉米收获后科学储存的问题,不是个案。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土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种植,确保村集体经济增收,今年郭屯镇53个村集体开展“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托管”,共流转土地种植玉米面积达1.2万余亩,产量约1500余万斤。玉米秋收时,含水量平均在30%左右,卖不上好价,粗放式存储易发霉、易鼠嗑、玉米品质下降,实现不了“丰产又丰收、群众集体双受益”的目标。

王顶村“玉米楼子”建在村头的水泥空地上。

为鼓励科学存储,通过减损实现集体经济增收,郭屯镇实施了“科学存储助力集体经济增收”计划,村集体按照“采用钢网结构,便于通风;上有盖板,防雨雪;尺寸固定,安全性好”的标准,自建“玉米楼子”,郭屯镇按照标准验收合格后,以奖代补给予村集体总投资50%的奖励补贴。

村村建起了玉米楼子,一步到位地彻底解决了玉米在存储中易发霉、易鼠嗑等长期困扰存储难的老问题。如果全镇村集体流转托管的土地全部使用新式“玉米楼子”科学储粮,按照减损率降低4%,以及提质增效综合测算,预计能实现减损40万斤,实现集体经济增收85万元。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郑希平 通讯员 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