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粮减损看齐鲁|粮田集中托管提质增收,机械化收割减损增效

2021-09-09 14:37:02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9月7日一大早,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村民李化荣照例来到村口的候车点,等待村里去省城的车辆。“从村里到济南就半个多小时,干一天建筑活,能挣个三四百。”李化荣说。

李化荣能够放心外出务工,底气源于家里的土地不仅有人种有人管,还有专业的农技专家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到了收获期也可以当“甩手掌柜”。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多年来,齐河县为持续提升粮食全链条生产水平,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体系,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生产经营能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项目统筹发展,促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技“四良”融合,实现粮食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五化”目标。

张平在玉米地调查玉米生长状态。

农技专家把脉问诊,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近段时间,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张平常到玉米地里,调查玉米生长状态。“从目前的生长状态来看,玉米长势很好,秋粮丰收在望。”张平说,在收获前,他们会密切关注玉米长势,不能掉以轻心。

像张平这样,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的农技专家,齐河县还有不少。他们或是查看玉米成熟情况,或是找到各村支部书记了解村里的玉米长势……

在3月份,齐河县召开会议,组织60名农技专家,成立了15个“农业生产服务督导组”,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工作,每周不定期开展生产服务调度。

在小麦条锈病防控的关键时期,齐河县建立镇、管区、村三级包保责任制,督导组成员奔赴各乡镇,指导农户科学开展统防统治。“今年,全县投入1380万元,对全县所有小麦,实施一喷三防全覆盖。”齐河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袁光柱说。由于防控及时,小麦长势良好,产量喜人,比去年增加了2.05公斤/亩。

除了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督导组成员会重点围绕粮食田间管理,组织农技、植保、土肥等业务站室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到乡镇赶科技大集,组织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到试验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学习。

还会充分利用电视讲座、网络微信、田间课堂等方式,加强对种植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示范带动小农户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掀起农业技术培训的热潮。

“田保姆”集中托管土地,粮食从种到收省心省力

在西杨村,像李化荣这样外出务工的,有近百位村民。该村村书记李化庄说,2013年,村里成立年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的运作模式,为村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

“现在,全村3305亩土地都由合作社托管,粮食从种到收,社里都有统一的标准。村民们什么都不用操心,脱粒的玉米就送到家里了。”李化庄说,通过统一托管,种植成本大幅缩减,每亩收入能增加不少。清闲下来的村民,外出务工,一年能收入几万元。

对于土地托管服务,胡官屯镇周苏村73岁的孔祥民也是连声称赞。孔祥民的子女常年不在家,年事已高的他干农活比较吃力。今年上半年,在村党支部的协调下,他将土地托管给了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

小麦机械化收割。

“合作社为小农户开展社会化精准托管服务,覆盖6万亩耕地。服务方式不但有这种从种到收的全托式管理,还有菜单式服务。”金穗合作社负责人袁本刚说,他们在所服务的每个村都建设了示范展示田,严格注明各服务环节的作业标准,尤其是对作业质量有明确要求。比如玉米机收环节,籽粒损失不能超过2%、籽粒破损不能超过1%。

据了解,近年来,齐河县高质量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实施,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农户主体、双向选择、协商定价、长期合作的市场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以实施多环节生产托管为主导,以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全程托管为目标,为小农户和规模经营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86个,农机保有量4万台套,年作业面积 760万亩次,综合托管率80%以上。

规模化机械收割,助力粮食减损增效。

作为粮食田间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规模化的机械收割收获是“颗粒归仓”的重要保障,而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收获作业的质量。齐河作为产粮大县,不断通过举办收割机驾驶操作员培训班,提升驾驶员操作水平。

“减损就是增产,所以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作业操作水平,才能将粮食损失率降到最低。” 齐河县农机手焦方义说。在6月份,他参加了山东省“潍柴雷沃杯”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在10名选手中,他获得一等奖的优秀成绩,成为“全国粮食机收减损之星”。

近年来,到粮食收获时期,农田里几乎看不到农民,全是收割机来回作业的身影。据介绍,今年齐河夏粮基本100%实现机械化收割,全县小麦只用4-5天的时间就全部收割完,粮食损失率低于国家标准机收损失率。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婷 通讯员 朱铭娟 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