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粮减损看齐鲁|千年汶阳田,今岁逐高产

2021-09-09 14:33:25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这边的地透气,渗水快,地里没攒下水。前期提前打了杀菌剂,病害也没有发生。普通地块的玉米单产一千四百斤没问题,和往年差不多。”8月底以来,山东全省降雨较常年偏多,在泰安汶粮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汶粮合作社”)理事长庞慧看来,对当地秋粮生产影响微乎其微。

汶粮合作社管理的800多亩耕地,处在“汶阳田”的核心区。从古至今,“汶阳田”以粮食高产著称。

如今,这块有6000多年耕作文明史的土地,正在书写粮食高产的新篇章:2014年,同一地块种植的小麦玉米两季总产量达到2011.05公斤,实现“双吨粮”的罕见纪录;2019年,冬小麦实收测产亩产量828.7公斤,刷新当时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2020年,夏玉米籽粒收获机每亩实打产量918.5公斤。

但存方寸土,留于子孙耕

47岁的庞慧原来在乡镇种子站工作,2013年,她辞去工作,和丈夫回到老家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土门村,开始流转村里土地,并发起成立了汶粮合作社。

“这边地力条件好,粮食面积大,村民种植水平也都高。当时就想通过合作社,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继续挖掘一下粮食增产的潜力。”庞慧说到最初回村的想法。

今年6月,泰安汶粮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小麦机收现场。

在泰安市西南部,由大汶河冲积形成的大片平原,因土壤肥沃,特别适宜粮食生产,因处在大汶河北岸,历史上被称为“汶阳田”。主要范围在今岱岳区大汶口镇、马庄镇,以及肥城市的汶阳镇、边院镇等乡镇。

春秋时期,汶阳田属于鲁国,国力强盛的齐国曾多次发兵前来争夺这块富饶土地,后世即有“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说法。“汶阳田”一度被齐国占领,后归还鲁国,由此专门产生了“汶阳田反”这个成语,比喻失而复返。

岱岳区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杨广怀,在当地从事农技推广36年。他说,“汶阳田”之所以成为“大粮仓”,主要是河流冲积而成的沙壤褐土,有机质含量高,再加上旱能浇、涝能排的水利条件,共同作用形成了粮食丰产的良好基础。

“汶阳田”历经千年耕种而地力不衰,跟当地农民爱惜土地有直接关系。杨广怀回忆说,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就开始推广秸秆还田。“由于还田腐熟过程中,秸秆会跟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当时就按照每亩地10斤的标准,给农户发放尿素,鼓励秸秆还田。”

近年来,当地秸秆还田水平不断提升。庞慧在合作社成立后,专门购置了还田机,并配备深翻犁和大马力拖拉机。为了保证秸秆腐熟效果,每年秋种时,她都将耕作层深翻至30公分左右,把秸秆进行完全深埋。

岱岳区马庄镇的金兰家庭农场,成立于2016年,经营着3500多亩地,全部种植粮食。经营人法文静,之前多年从事奶牛养殖,存栏量约1800头。

“通过种粮食,已经实现农牧循环。现在牛粪用于肥田,地里的玉米用于制作青贮饲料,满足了奶牛场80%的青贮饲料需求。”最近几年,在金兰家庭农场,每亩地每年有机肥用量超过1吨,基本替代了化肥。

金兰家庭农场专门购置了大型玉米青贮收获设备。

去年,金兰家庭农场有1500多亩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灌溉管道从机井口铺设到地头。“现在几千亩地,日常管理只需要8个人,像浇水等工作,通过手机就能控制。” 法文静说。

据了解,2019年以来,岱岳区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要求,累计投入1.83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2.7万亩,其中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临近秋种,8月底,马庄镇的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岳洋合作社”)订购了3台新式小麦精量播种机,播行为12行。新机器日播种量效率可以达到200亩。

2年前,岳洋合作社曾刷新了当时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2019年6月12日,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对合作社承担实施的“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与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进行了实收测产。专家组经过严格的面积核实、机械收获脱粒、称量、扣除水分和杂质后,测出小麦新品种“山农30”亩产达到828.7公斤。经专家组一致认定,这个产量刷新了维持多年的全国冬小麦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

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小麦机收现场。

“在高产创建方面,合作社采取了高产品种、种子包衣、深翻耙压、宽幅精播、镇压保墒、测土配方施肥、微喷水肥一体化、一喷多防等一项系配套技术。”岳洋合作社理事长薛丽娜说。

1983年出生的薛丽娜,是岱岳区马庄镇薛家庄村人,200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2008年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在父亲支持下,成立了合作社,从事粮食种植和农技服务。

薛丽娜介绍说,岳洋合作社成立之初,最早从事的植保服务,并在当地率先推广统防统治。2012年,合作社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服务组织。目前,合作社的小麦、玉米的病虫防治,基本上都是采用无人机进行飞防。“一台无人机可携带20升药液,起飞一次可以喷20亩地。一台无人机,一天可飞防五六百亩地。”

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采用无人机对玉米进行喷药。

近年来,汶粮合作社在粮食高产方面也有不俗表现。2014年,同一地块实现了小麦亩产771.7公斤,玉米亩产1239.35公斤,周年亩产粮食达2011.05公斤,突破了“双吨粮”。2019年和2020年,这个合作社的夏玉米再创佳绩,采用玉米籽粒收获机连续两年超过910公斤,去年每亩实打产量创下918.5公斤的新纪录。

“前些年种粮食,为了追求产量,往往是大水大肥。现在种植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更注重绿色技术的应用。比如,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粮食种植环节,肥水能节省30%以上。”庞慧说。

据介绍,近年来,岱岳区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为目标,建立百亩攻关区、万亩示范区、十万亩辐射区,重点开展小麦、玉米高产技术攻关,构建小麦—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在汶粮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新技术、新理念在当地的推广不断加速。大汶口镇程家村种粮大户程拥军说,原来种玉米都是麦收前套种,费工费时;现在全部改成麦后种肥同播,用的是缓控释肥,省去玉米生长过程中的追肥环节。“原来都是地里看到虫子才打药,现在都有虫情预报,提前喷药预防,并且杀虫剂和杀菌剂配合用,喷一次药,达到多重防治效果。”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进入9月份,到了小麦备种的关键期。最近,在土门村汶粮合作社的良种仓库门前,前来运麦种的大货车络绎不绝。

庞慧说,合作社的800多亩麦田主要是良种繁育田。同时,还向周边种粮户提供小麦原种,让他们参与良种繁育,然后以每斤高出市场价一毛五的价格进行回购。在大汶口镇,已经有10多户100亩以上的种地大户,参与汶粮合作社的良种繁育。

泰安汶粮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定期组织种粮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良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泰安市汶农种业有限公司是大汶口镇的一家民营育种企业,2003年注册成立。依托当地高产深厚的粮食种植技术,公司在育种方面不断发力,目前已经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有5个,玉米品种有4个。其中,“汶农14号”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在山西、河北、河北等北方多省累计推广100多万亩。

“我们这边的地特别适合种粮食。很多新品种,在外地种植时有些性状不容易看出来,拿到我们汶阳田这边来种,性状表现就很明显。”公司总经理孙少明说。

经过近20年积累,汶农种业有限公司收集的小麦种植资源有360多个,这为公司新品种培育打下了坚实基础。去年以来,公司已经有3个品种通过审定。

据介绍,近年来,岱岳区充分发挥省级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优势,打造“岱岳小麦良种”“汶农系列”“禾丰元”等具有地域影响力的品牌,目前,全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年制种量达2500万公斤。

借助优良的地力条件进行粮食繁育良种,是提高种粮收益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减少粮食收获损耗,同样也是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

在汶粮合作社,收割机会定期更新,每年也会对农机手进行多次技术培训。“减少收获环节的损耗,农艺跟农机配套很重要。比如,播种机的播幅最好跟收获机的作业幅一致,这样既能提高作业效率,也能避免作业环节损耗。另外,品种也很重要,像进行籽粒直收的玉米,必须选择脱水快的早熟品种,这样才能降低破损率。”庞慧说。

2016年,金兰家庭农场经营之初,法文静主要想法就是为奶牛场提供高品质的全株青贮玉米,进而提升乳品质量。从去年起,她开始跟山东农业大学的畜牧专家对接,探索将小麦秸秆加工成干草饲料。今年,试验取得初步成功。“现在小麦、玉米秸秆都能作饲料,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今年小麦一斤比去年高出1毛多钱,农场一下子多收入30-40万元,现在对农牧循环越来越有信心了。”

“汶阳田”核心所在的大汶口镇,也是大汶口文化的发掘地。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掘,反映了“汶阳田”在距今6500-4500年前就有人类从事渔猎、种植、养殖等原始农业活动,是人类农耕文明发展的标志性时期。由于独具特色的耕作文明历史,2020年1月,山东岱岳汶阳田农作系统被列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汶阳田”成为我国优秀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历经数千年的“汶阳田”,正在描绘新时代的粮食增产丰收的新画卷。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