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东游记|第二十五回:两条巨龙聚东莞,百里传土筑长城

2021-09-06 15:50:3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长城,犹如两条巨龙蜿蜒起伏,腾跃于山岗平川。其中,一条从西边的沂水而来,另一条从北部的安丘而来,二者进入莒县东莞镇,至北山三岔顶汇聚成一条巨龙,然后蜿蜒往东,朝着大海而去。

齐长城横跨东西,连接海岱,长千余里,“遗址多能堪出者”莫过于莒县东莞段。

齐长城西来主线与北来复线交汇于莒县东莞镇三岔山,然后向东逶迤而去。图为三条齐长城交汇处。(戎宁/摄)

东莞镇政府驻地东北4公里处的杨廷山齐长城遗址、将军岭上的齐长城遗址和大店子村西齐长城烽火台,是齐长城遗址保存最完好且清晰的地段。如今登高,往西可望小泰山穆陵关、峨岣山,向东能见马耳山、狼牙山和大海。

傍晚时分,至大店子村西侧二里处,游览齐长城,可以欣赏长城落霞的美景。相传,苏轼曾携好友毛滂,到此一游。毛滂诗兴大发,提笔写下“回首长城卧落霞,云开桂影过昏鸦”,成为名句。

初秋的一个下午,记者一行来到大店子村西侧,登上这处宽11米、高约3米的齐长城,听当地几位历史、考古爱好者讲述自己眼中的齐长城以及研究成果。

齐长城莒县东莞段航拍图。(戎宁/摄) 

东莞镇中心初级中学退休教师王泽光说,不同地段的齐长城,修筑之时,所用材料及其方法有所差异。西边沂水段和北边安丘段的齐长城,多以石块砌成,而我们脚下的这段齐长城,则以土夯实而成。东莞镇境内的土壤主要为沙壤土,如用此土修筑长城,极易坍塌。传说,彼时,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便四处寻找黏土。最后在距莒县东莞百里之遥的安丘景芝,找到大量黏土。挖掘黏土,装入筐中。鉴于路途遥远,且缺乏大型运输工具,民工们便排成一支长长的队伍,接力传递一筐筐黏土。不说修筑齐长城,仅仅备料,挖土装筐,再把数以万计筐黏土,从安丘景芝传递至莒国东莞,便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修筑时,铺一层黏土,夯实,再铺一层黏土,再夯实,于是齐长城一层层逐渐变高。

这是低岭地段齐长城的建筑材料与方式。遇到山之斜陡坡处,则顺依山势地形,高下逶迤,就地取材,以石灰岩毛石垒砌,用石灰砂浆浇灌缝隙。迄今,在东莞镇三楞山东坡,依然残存这般齐长城遗址。专家称,此法当属建筑史上的首创,战国时期十分罕见。

齐长城原本从莒县东莞镇逶迤向东,一直延伸至五莲县境内,可是,其间有一段被夷为平地,湮没无形。如何消失的?文化爱好者王金星小时候居住在东莞镇齐长城附近的村庄,他听到的传说,有三个版本。一是破国成商说。彼时,齐长城边上的大店子村商业发达,拥有众多开店的商户。齐长城把周围地区分割为两部分,这边是齐国,那边为鲁国,人员交往严重受阻,亦影响货物交易。于是,商户们推倒齐长城,开通商路,即古潍徐路所经之处。二是秦始皇毁坏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战争的硝烟散去,齐长城的防御功能自然消失,他便下令推倒一段齐长城,以便两侧人员来往。三是孟姜女哭倒说。当年,孟姜女恸哭长城,感动上天,此段长城随之塌陷为良田。

齐长城莒县东莞段航拍图。(戎宁/摄)

关于齐长城的民间传说颇多,在莒县东莞镇还流传着一个杨廷山的故事。

杨廷山位于沂水县富官庄镇与莒县东莞镇交界处。本文开头提及的进入莒县东莞镇的两条齐长城,其中一条是来自西边沂水穆陵关方向的主线,就经过杨廷山;另外来自北方安丘的一条,是复线。

为何修复线?莒县东莞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刘升说,据传战国时,齐王为抵御楚国进攻,计划在齐鲁两国交界处修建长城,其中沂水穆陵关向东至莒县东莞段由杨廷将军监修。一天,操劳过度的杨廷睡着了,其部下率领民工向北修了几十里,等他一觉醒来,发现修错了,已修到安丘摘药山附近。铸成大错的杨廷因此被斩首。

另一个版本说的是,杨廷将军考察地形之后认为,在黄泥沟南山沿山势向北经过光光山修建长城,防御敌军效果更好。他写成奏章呈送齐王,熟料被奸臣暂时扣留。因久不见回信,杨廷以为齐王默许,便依计划向北施工。待施工队伍修至安丘摘药山时,齐王才收到奏章,看后勃然大怒,下旨将杨廷处死。后来,杨廷主持修建的复线,易守难攻,成了阻挡楚国进犯的最后屏障,起到了保卫齐国都城的重要作用。

后人为纪念被错杀的杨廷将军,称杨廷驻军的无名山为杨廷山,把附近的村庄叫作杨廷官庄。

执笔/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陈建志 见习记者 王萌

视频/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