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鲁游记之沂源(下)|北流水水流不断,富锶果果香鲁山

2021-08-30 15:58:22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8月18日一早,记者一行顶烈日,拨草寻路探访沂源县南鲁山镇段齐长城,下山时已过午时,有些疲乏。同行的沂源县文旅局的同志建议,到山下的北流水村歇歇脚,尝一尝那里的富锶泉,看一看那里的致富果。

红瓦、白墙、绿树成荫,户户门前清泉流淌。走进北流水村,身心顿感舒畅,疲惫涤荡一清。

门前清水长流,青石板铺路,不时可见浣洗衣物的村民,北流水村美如画。

这么清的水是从哪儿来的?

“村里有一眼老泉和自流井,四季恒温,水流不断。”南鲁山镇文旅办公室主任高玉范说。北流水村位于南鲁山镇流水片区,片区内水资源丰富,且锶含量达到5.84毫克每升,土壤中锶含量达到174毫克每公斤,是典型的高锶产业区。

“锶可是种好东西,能强壮人的骨骼,还有疏肝健脾、软化血管的功效,只是前些年我们没有这种意识。”北流水村党支部书记陈丙福说,“这两年才在果园里利用富锶泉水。”

陈丙福介绍,北流水村属于典型的山区村,全村262户、703口人,拥有耕地900亩、山地2800亩。“过去,耕地每年每亩弄好了能收入2000元左右,山地就少得可怜了,能有个500元左右。”

怎样让土地发挥出高效益?2013年,经过多方学习考察,村里确立了“引导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2014年,陈丙福带领村党支部牵头创办了金飞扬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全村201户村民、80%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高标准建成了1000亩“沂源红”矮砧苹果基地和300亩大榛子种植基地。

村东的苹果种植基地内,一树树“沂源红”挂满了枝头。管理基地的村委委员薛大远告诉我们,基地采用标准化、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苗木栽植、生产管理、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均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不用除草剂,物理防虫、有机肥灌溉……北流水村是南鲁山镇第一个发展有机农产品基地的村。

“我们引进了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配套建设起多个沼气池,通过沼液有机肥灌溉、土壤培育改良等现代农业技术,土地越来越肥越来越健康,产品越来越绿色。”薛大远欣喜地告诉我们,现在基地亩均产出大幅提高,耕地每年每亩收入平均在6000元以上、山地也达到了2000元以上,分别是土地流转前的3倍和4倍以上。

合作经营效益大增,利益如何进行分配也很关键。陈丙福介绍,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模式成功运营的基础上,北流水村创新实行“土地流转租赁费+社员年底分红+合作社打工工资”的利益分配方式。

北流水村的大榛子已陆续成熟。

正在果园除草的村民翟作红告诉我们,他今年72岁了,也干不了重活儿,就把家中6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4亩山地每年每亩租赁费500元,2亩耕地每年每亩1000元。他这6亩地量化折股入社,每年还能参与分红。“我就在果园里干干杂活,一个月也有3000块钱的收入。”翟作红笑着说,他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

“总的来说,咱把基地年收益分成了三块儿。10%归村集体所有,60%归合作社用于基地正常管理运营,30%用于社员分红。这样,就把村集体和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有力实现双增收。基地丰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100余万元、净收入600余万元,带动就业120余人,户均年增收1.1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00余万元。”陈丙福说。

尝到甜头,村“两委”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2017年,村里发展大榛子生产基地2000亩,目前600亩已开始挂果;2018年,村里建起500余平方米的大榛子深加工车间,项目完全投产后,年可加工大榛子1500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利润200万元;2019年,村里开始打造“流水锶乡”高锶品牌,发展高锶苹果、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同时进行村庄改造,配套建设硬件设施,走农旅发展之路。

北流水村“荷塘月色”主题公园。

“现在北流水村的‘流水锶乡’品牌创建项目,已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庄一起致富,成了我们南鲁山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示范片区。”高玉范告诉我们,北流水村从周边8个村庄租赁土地发展富锶产业,这8个村庄的村集体,每年至少能拿到3万元的租赁费。

北流水村建起的农家乐。

青石板连着农家院,太阳能照亮村庄路。农家乐饭庄宾客满堂,“荷塘月色”主题公园、乡村记忆馆游客不断,山坡上新流转的农家屋正在改建民宿……北流水村致富的脚步越迈越大,越走越快。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姬飞燕 见习记者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