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看老乡|超市进村便利提升,农村的集市定位正在慢慢改变

2021-08-26 16:02:23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在过去,赶集对于农民而言,是补给生活的重要来源,而现在,随着超市进入村镇,赶集的重要性在慢慢下降。

8月19日,沂南县岸堤镇上高湖村逢集。中高湖村村民林桂芹本来没想去买东西,因为第二天就是她所在的黄山坡自然村的大集,但早上的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大暴雨,加上昨天孙子从县城回来了,她便打电话给女儿,让她去赶集,买些菜和肉。

林桂芹提上书包,去超市购物。

其实她前天刚去超市割了50元钱的肉,放冰箱里冻起来了。“冻肉没有鲜肉好吃,想给孙子包饺子,就再去割点鲜的。”她说。

平时家里只有林桂芹一个人,老伴跟着儿子去杭州干防水工程了,儿媳带着孙子、孙女住在县城。“家里有二分地的小菜园,种的就够俺吃的,想吃个另外样的,才去赶个集。”

现在赶集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林桂琴的记忆中,在过去,逢集的这一天就像一个节日,家里的生活会因为赶集而变得有滋有味,相邻几个村的新朋好友都会前来赶集,小孩子们也跟着来凑热闹。“那时候吃的、穿的、用的,都在集上买,就是大家伙兜里的钱不多,能吃饱但吃不好,菜、肉都是家里有事才买点。”林桂芹说。

坐上三轮,去逛超市。

至今她还记得,女儿小时候偷着炒鸡蛋卷煎饼吃,让她狠狠揍了一顿。“当时养鸡下个鸡蛋,想换点零花,哪舍得自己吃。现在想吃就吃,都吃絮烦了。”

只是因为5天才逢一次集,如果赶上雨雪等恶劣天气,集市被取消,会觉得生活没了滋味,让人有些失落。

8点多,女儿骑着电动车,急火火地进了家门。豆角、黄瓜、韭苔、辣椒,还有两斤多鲜肉,放在桌上人就走了,说家里还有事。看着一桌的菜和肉。老太太觉得还少点啥,便叫上本家弟弟,拉上她去了2里外的中高湖村超市。

超市老板娘在整理蔬菜。

中高湖村有两个大型超市上,不过,林桂芹去的是一家叫保洋的小型超市。超市面积不大,有70多平方米,是林桂芹丈夫的表弟张世业开的。

张世业正在超市门口下棋。3个月前,51岁的他从青岛回来开了这家超市。“沂蒙山人手里有钱了,购买力上来了,他们的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就回来了。”在张世业看来,有着正规进货渠道和仓储系统的大型超市开进村镇是一种新的消费趋势,虽然有的商品比集市的贵,但打破了集市时间固定的劣势,也提供了正规合格的各类商品,逛超市成为很多收入水平较高农民的选择。

村民们在超市前下棋。

走进超市,方便螺蛳粉、牛肉粉、各种自嗨锅……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方便食品,不少是爆单的网红产品。想吃火锅?不同口味的火锅底料、蘸料品种多样。各种卤菜、肉食、蔬菜面包等更是应有尽有。

“还是有些小,水果和啤酒只能摆在超市外面了。”据老板娘介绍,现在他们正在找店面,过年前要开一家更大的超市。

林桂芹一进超市就直冲饮料区。“孙子就爱喝这两样,平时他妈嫌太甜,不让喝。”老太太指着雪碧和可乐说,掂量再三,选了两瓶雪碧,又挑了几样菜和水果,才出了超市。

林桂琴和孙子满载而归。

她在超市门口碰上了正在看下棋的大伯哥。林桂芹说,经常有村民到这里来打牌、下棋、搓麻将,这里快成一个娱乐点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超市的进入,集市,在农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正慢慢改变。赶集已经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是生活的调剂品。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通讯员 尹君 聂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