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东游记|第十四回:孙膑挥剑书梦泉,桓公霸业跨劈山

2021-08-20 15:31:55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上回说到魏将庞涓被诱至淄川马陵道,遭孙膑伏兵射杀。

其实,孙膑和庞涓本为师兄弟,两人曾同在今淄川城东北5公里外的梓橦山拜师学艺。梓橦山谷深林密,沟壑相间,僻静幽邃,传说为纵横家师祖鬼谷子练兵讲学之地。而春秋末战国初,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众多军政奇才均师出鬼谷子门下。

淄博劈山异常险峻。

在这场师兄弟之间展开的马陵之战中,孙膑带兵回撤时曾途经一处陡峭山峰下,彼时兵困马乏,饥渴难忍,于是躺巨石之上而睡。睡梦中,一仙翁乘金象自南飘然而至,特来告知此地有一神泉,可供将士饮用。孙膑醒来,吩咐士兵按仙翁指点方位去挖,果见一脉清泉汩汩而出,泉水甘甜,沁人心脾。兵将饮之,士气大振,孙膑挥剑写下“梦泉”二字,这就是淄川梦泉村的由来。

梦泉村西侧挨着一条大山谷,当地村民称为“演马溜”,相传孙膑曾在此演练兵马。“1956年,这里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多种铜镞、铜剑等。”淄博市淄川区文物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闻其东说。这些文物证明,在战国时期,梦泉村附近的确有行军打仗的史实。

劈山一处关门。

“演马溜”西侧紧贴着的就是那座如刀劈斧剁般的耸峭山峰,当地借其形称为“劈山”,相传为天神斧劈而成,以佑当地百姓。劈山海拔700多米,山上诸峰呈南北“一”字形排开,两侧几乎全部为直插云霄的百丈悬崖。一行数人,首尾相援,战战兢兢爬上劈山之巅。面对峭壁危岩,欲探头下望,双脚却畏缩不前,急扫一眼,魂惊胆颤,恍惚半晌,方敢下山。劈山中间还有一条两峰相夹裂缝,高约四五十米,宽不及米,当地人称之为“风口”,夏日端坐其底,凉风习习,抬首仰望,唯见一线天际。

劈山“一线天”。

正是在这摄人心魄的劈山之巅,有段自西北三台山和马鞍山方向蜿蜒而来的齐长城。劈山齐长城遗迹沿山崖凌空而建,长约百米,宽约1米有余,现存高度约2米上下。劈山由石和尚、独山寨、大寨、小寨等山峰从南往北相连成排组成,独山寨、大寨、小寨都建有齐长城兵营,且为一整体。劈山齐兵营从里到外由三个部分组成,外围为前沿阵地,中部为屯兵区域,内侧核心为中心指挥及生活地段。独山寨的齐兵营相对具有独立性,既可与大寨齐兵营相连,又独立建有可供守山人员使用的水窖等生活设施;独山寨四周均为悬崖绝壁,仅南侧有一人过石梯可通顶峰,但从5米到山峰50余米的路线上有3个防守掩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独山寨位置高于大、小寨兵营,可居高临下俯视周边诸峰及军事设施,是不同时期的军事指挥机构所在地。通过独山寨山脊掩体经齐长城复线北接莲花山,南行2公里可直达齐长城主线要塞达摩顶。”闻其东说。建设于齐鲁边境最前端的劈山齐兵营,是向前线进行兵源、物资支援的后方基地,是攻守一体的综合性兵营。“根据石料及构筑风格,该处遗迹与马鞍山齐长城遗迹相同,故应建于同一时代;山中间悬崖绝壁上砌有围墙,砌筑较规整,石块打击痕迹较明显,故时代较晚。”

劈山上沿着悬崖峭壁建有齐长城(摄影戎宁)

在劈山上除了各种兵营、掩体、关门、水窖外,还有处烽火台。“如果这里烟火一起,说明敌军已压境,临淄城岌岌可危。”闻其东说。烽火台的用法也很讲究,白天敌人来犯就点烟,称之为“燧”;夜晚敌人来偷袭就点火,称之为“烽”(引自《辞海》中“昼则燔燧,夜乃举烽”),烽燧台台相连,须臾百里。“来犯的敌军多,所放烟火就多,反之则少。”

在劈山正东五六公里有座悬羊山,相传“悬羊击鼓,饿马嘶草”的典故就发生在那里。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荒淫无度,被弟弟公孙无知所杀。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避难。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护送下回临淄即位,而鲁庄公和管仲则护送公子纠回国即位。两军在淄河相遇,公子小白被公子纠围困在岑山上。公子纠看山高林密,以为小白插翅难逃,守之可擒。

公子小白被困在山上,人困马乏,粮草断绝。危急时刻,士兵探知岑山东南有一小路可经青州赴临淄。公子小白命手下兵卒捉来十余只山羊,拴住后腿,吊在树上,前蹄下置一面战鼓;又命士卒在山上挖出战壕,将饥饿的战马置于战壕中。此时,悬羊山上,山羊前蹄乱蹬,擂鼓震天;饥饿战马在战壕中奔跑寻草,互相撕咬,马铃声响成一片。而公子小白则率兵悄悄下山,沿山路经青州回临淄登上王位,世称齐桓公。后来,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经鲍叔牙举荐重用管仲为相,最终称霸春秋。而当年的岑山也更名为悬羊山,沿传至今。

“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战如雷电,解如风雨。”《史记·苏秦列传》里的齐国英雄盛世早已沉入历史长河。如今的齐国故地,山河依旧,四海清平,只是这越山跨河的千里长城依然默默诉说着两千年前的泱泱齐风。

执笔/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视频/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