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东游记|第十二回:烽火连台烽火台,城中遗留齐长城

2021-08-18 16:07:0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从霹雳尖脚下的风门道关往东南走,齐长城经双堆山、北大岭,进入淄博原山山脉。登高远眺,蜿蜒曲折的齐长城雄踞山巅,若隐若现,如龙盘云海,蛇绕青山。

以原山为主体的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博山城区西南角,公园里的凤凰山上就有一段1100多米的齐长城遗址,而这段齐长城如今已成了博山的“城中城”。“这里就在博山城边上,离市中心直线距离不超过2公里,两千多年前建在荒山野岭上的齐长城,如今‘跑’到了城区公园里,真是沧海桑田。”站在凤凰山顶的齐长城遗址旁,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管理处职工毕大凯说。在整个原山林场,齐长城遗址总共有5公里左右。

俯瞰原山齐长城遗址(戎宁/摄影 )

对于博山段齐长城,清初学者孙廷铨在《颜山杂记·长城考》记载:“古长城在峨岭之巅,西绝孝水,跨凤凰岭、团山迤南,入泰安莱芜界,东逾秋谷阜而东,皆长城旧迹也。”清乾隆年间《博山县志》记载:“长城岭,自峨岭之脊,东逾秋谷,接荆山,迤逦岳阳山之东,逾淄水,接临朐沂水界之东泰山(即沂山);自脊西行,跨凤凰岭,连原山、大王岭,出青石关之西,接莱芜境,皆长城岭也。”按文献中所载长城走向和路线,文中所指团山为今天的原山山脉,由此可见原山齐长城遗址有据可考,且应为长城主线。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在部分遗址上,新修建的齐长城。

在博山城,凤凰山在周边居民口中也叫“小顶山”,对于国家森林公园的职工来说,小顶山上的齐长城他们再熟悉不过。“小时候经常一块来小顶山爬齐长城,男孩掀石头抓蝎子卖钱,我们女孩就挖野菜、摘酸枣。”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管理处处长郑琨的老家博山“四十亩地”,离凤凰山仅有2公里,爬长城是当时周边孩子们的主要娱乐活动,“没想到长大后又到原山森林公园工作,这辈子算是和齐长城拴在了一起。”30多年前,郑琨爬过的齐长城和现在的齐长城有所不同。如今,在凤凰山西坡上有两段截然不同的长城,其中一段隐匿在杂树和野草丛中,总长560多米,高不到2米,宽约5—6米,像一条土石混杂的土堤,这是最原始的齐长城遗址,也正是当年孩子们玩耍的地方;而往东移步两三米,则是1993年在原有齐长城遗址上新建的长城,这段长城长约608米,高6米,上宽5.5米,底宽8米,上有烽火台、藏兵洞、垛口等设施,看起来更像人们印象中的长城模样。

凤凰山齐长城遗址一部分隐藏在杂草和树丛中。

“无论是建造工艺,还是实用价值,这两段长城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淄博市博山区文物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予幻说。凤凰山上有2亿多年前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分布有大片石灰岩“石海”,原来的齐长城是就地取材,用部分石灰岩和夯土建成,而且多依山取势,因险设塞,高低不定,主要用作防御工事;新建的齐长城为青石水泥结构,更加高大挺拔,气势恢宏,兼具遗址保护和游览观赏性。

史料记载,两千多年前的齐国,南近鲁楚,西有晋宋,北邻燕赵。因春秋时期鲁、晋为强国,齐鲁交界处又有泰沂山脉相隔,具备修筑长城的自然地理条件;而齐国和燕国交界处地势平坦,又有清、浊河为自然屏障,故无修筑长城的自然地理条件,且春秋时期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弱于齐国,因此当时齐国的敌对势力主要在南邻的鲁国和西南方的晋、卫、宋诸国,以及后来的楚和秦。

齐长城遗址凤凰山段。

“其实两千多年前的齐长城遗址已经不明显了,现在这些能看到的齐长城大多是清朝时为防捻军在原址上重修的,在冷兵器时代,齐长城确实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王予幻说。尤其是环环相扣的长城烽火台,起到的预警作用更为显著。

原山段齐长城也有多处烽火台,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顶,之间遥相呼应。其中,凤凰山上的烽火台还在近几十年的森林防火中起到了关键作用。70岁的原山国家森林公园退休职工刘承东原来是原山上的一名护林员,每年10月到次年5月之间,他每天都要背着干粮和水爬上海拔600多米的凤凰山烽火台,监视森林预防火情。“这些老护林员在山顶的烽火台上一待就是一天,几十年如一日。”郑琨说。2008年前后,当地森林防火全面启用了微波监控系统,长城烽火台上的护林员才下山了。

凤凰山烽火台遗址上重修的烽火台。

置身烽火台的老护林员也许难以想象,脚下的土地曾经吹角连营,战鼓如雷,马嘶风啸;置身齐长城土石下的雄兵烈勇更难预知,昔日烽烟滚滚的国之重器,如今已变为人们游玩的消遣地。

执笔/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视频/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