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东游记|第十一回:波谲云诡风门道,夹谷遗址忆会盟

2021-08-17 15:36:02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博山历史悠久,古称“颜神”。春秋战国时期,“颜神”地处齐鲁两国交界,它是齐长城所经山东十几个县域之一。清乾隆《博山县志》记载:“长城岭,自峨岭之脊,东逾秋谷,接荆山,迤逦岳阳山之东,逾淄水,接临朐沂水界之东泰山(即沂山);自脊西行,跨凤凰岭,连原山、大王岭,出青石关之西,接莱芜境,皆长城岭也。”

从莱芜段齐长城黄石关东行,过了霹雳尖山就到了齐长城的一处重要关口——风门道关。过了风门道关,齐长城沿着双堆山直奔东南,从这儿开始,齐长城就进入了淄博市博山区。

霹雳尖山东侧即风门道关

根据文献记载、专家考证以及记者实地探访,齐长城自莱芜、博山交界处的风门道关开始进入博山境内,整体呈西北到东南走向,主要经双堆山、北大岭、姚家峪西山老虎头、凤凰山、秋谷荆山、峨峪,至黑山、围屏山,再至岳阳山主峰,东跨淄水,进入淄川城子村,由城子村向东南沿三台山、盘龙山到雁门寨,最后进入沂源、临朐、博山交界处,全长共计78.1公里。

居于齐鲁要津的风门道关是齐都临淄西南的重要门户,虽经历两千多年风雨,东西两侧山坡上的齐长城遗址仍依稀可见,只是断断续续,低矮混杂,雄姿不在。夹在摩云山和双堆山之间的风门道关在当地村民口中也叫“黑风口”,只因该地是一处山体垭口,即使好天气,风门道关也是风啸不止;如遇天气变化,这里更是妖风阵阵,飞沙走石,乌云遮日,天昏地暗,人不能立。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黑风口”之称的风门道关和这里恶劣的天气一样,演绎着世间的波谲云诡,注视着朝代的兴亡盛衰,沉淀出一份别样的“热闹”。

风门道关往东不足一公里是博山区域城镇龙堂村,龙堂村脚下有一条峡谷,顺着蜿蜒逶迤的峡谷往东北方行4公里有处夹谷台。相传公元前500年,鲁定公会齐侯于此山夹谷地,孔夫子作为鲁国大司寇行相事出席了夹谷会盟;20世纪90年代,我省齐文化考察专家组曾在夹谷台考察,并发掘部分齐国时期历史文物。

齐长城遗址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表显示,博山石门景区夹谷台遗址海拔708米,周围峰峦叠翠,悬崖环绕,而山巅平坦,数十亩。为春秋时期‘齐鲁会盟’遗址。”淄博市博山区文物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予幻说。据文献《一统志》载,“夹山在淄川县西南三十里,旧名祝其,其阳即齐鲁会盟之处。”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时年44岁的蒲松龄登临此山,凭吊怀古,后著《夹谷行》诗,描述较为详尽。

蒲松龄关于夹谷台的诗碑

从风门道关向东南行4公里有座禹王山,是淄博原山主峰,别名饴山、马耳山,海拔797.8米;东侧是断层陷落而成的悬崖峭壁,因山高风寒,积雪难化,《颜神镇志》将“禹王积雪”列为颜神八景之一。博山段齐长城也经禹王山而过,山北的虎老关是长城要塞。

1947年,禹王山区曾发生过一场激烈战斗。王予幻介绍,当年为保护地方基层政权,八路军山东纵队某营奉命护送博山、淄川、莱芜三地的基层领导及家属千余人,由莱芜向淄博转移,途中路经禹王山,与国民党军遭遇。“因我军由当地百姓带路,抢占优势地形,经一昼夜的浴血奋战,歼敌百余名,我军伤亡不足十人。其中郭营长在打扫战场时,被残敌黑枪击中牺牲。”王予幻的老家就在禹王山西北侧1公里外的下虎村,“当年打仗之前,郭营长等人就住在我家。”

禹王山的枪声也惊动了北边3公里外的莱芜逯家岭村,当年不少在南山放牛的村民都听见了打仗的动静。正是这一年,逯家岭村村民逯思祥出生了。

74岁的逯思祥说:“我小时候经常到长城边掀蝎子、挖野菜,那时候长城比现在明显,听说是清朝防捻军重修的,有2米多高,像一条长龙一样骑在山背上。”风门道关是齐鲁古商道,齐地一直经济发达,周边很多客商从这里出入淄博。只不过黑风口经常有匪患,附近村民多选择从双堆山南侧悬崖上的小道进出淄博,“当年去博山挑炭就是走小路,挨着悬崖,都是一脚路,挑着东西都换不了肩,只能到拐弯的地方换换肩,别看离得不远,来回得一天。”

齐长城在当地村民口中也叫拦马墙。“戏里唱了,古代长城防的主要是战马和战车,所以叫拦马墙。”逯思祥说。

博山石门景区夹谷台遗址

如今,风门道关已没了关门,一条沥青路通关而过,连接着博山和莱芜。“以前黑风口那里有关门,两边的石柱子还在,只是上面的横梁没了。”77岁的博山区域城镇龙堂村村民刘同泰说。几十年前,风门道关淄博一侧还有座山神庙,庙旁有座戏台,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周边村民就汇集于此,唱戏祭山神,保佑人畜平安。

“村北两里地海拔700多米处有座龙堂寨,上面就有长城烽火台,这里点烟放火十几里远都能看到。”刘同泰的弟弟刘同岳是名退休教师,专门研究过当地的齐长城历史。他认为,龙堂村应是古时兵营,因为当地发现过一些古代兵器;而且“龙堂村”原名“龙藏庄”,明代刘氏迁居于此时,村庄已存在,“200多口人的小村有将近10个姓,而且很多是申、钱等少见的姓。”

执笔/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视频/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