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鲁游记之莱芜篇(下)|山高云绕苦吃尽,五村一线引客来

2021-08-16 16:00:5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8月9日下午1点,77岁的刘持森背着一包袱野韭菜从摩云山上下来了。“全卖给了村里的摊贩,一斤十块钱,一共十来斤,他们再卖给游客。”刘持森说。这一趟花了大半天,挣了一百多块钱。“野韭菜毕竟少,隔两天才上去一次。”

刚把韭菜放到摊位上的刘持森。

在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卧云铺村,上山挖野菜挖山货是个体力活,年轻人不愿干,妇女干不了,多是刘持森这样六七十岁的老汉愿意去。不过,自从6米多宽的硬化路通进了村里,刘持森挖的野菜和山货越来越值钱了。

“齐长城弯又弯,一条长龙卧云间,摩云山霹雳尖,不带干粮难回还。”卧云铺村村委委员张桂花用莱芜腔唱了段“诉苦”民谣。

茶业口镇位于莱芜东北部山区,是章丘、博山、莱芜三地交界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一直是重要的古商道,现存有比秦长城还早400年的古齐长城遗址,有黄石关、风门道关等齐长城重要关口。这段随山势呈东西走向的齐长城南侧依次分布着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卧云铺、逯家岭村五个古老山村,总计人口2300人,并称为“一线五村”。其中,卧云铺村位于摩云山脚下,因地势高,常云雾缭绕,整个村庄如卧在云中,故名“卧云铺”。该村自古“一山分齐鲁”,如今“边界连三地”(莱芜、章丘、博山)。

村里随处可见摆摊卖农副产品的村民。

“之前就是在山上种些玉米和谷子,再就是红香椿,想卖钱只能走到十几里外的山下。”张桂花说。前些年,卧云铺村大多数村民都下山打工了,只有一些出不去的老人留在山上。“世世代代吃够了这山里的苦。”

其实,茶业口镇齐长城沿线自然风景秀丽,山环水绕。其中,摩云山下的数千亩高山梯田尤为壮观,梯田群一层层从山涧底端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轮廓似行云流水;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梯田群呈现出不同的姿色。茶业口镇山多林密,泉水遍地,高海拔和独特地势成就了这里丰富的物产。卧云铺红香椿、灯笼柿饼,逯家岭白玉米、野生山药、黑山羊,还有香甜可口的小樱桃,味道浓郁的手工煎饼和浆豆腐等。除了自然禀赋,当地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沿线既有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也有父子槐、槐抱榆等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树40多株,还有明清两代的石碑40余块,古石房600余间,上百年历史的四合院就有11座。

中午时分,进村的游客依然不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2015年开始,茶业口镇围绕“一线五村”开发旅游产业项目。9.7公里的山路从山脚修到山顶,串起了5个村庄,封闭数百年的穷山村慢慢有了生机。张桂花在村口支了个零食玩具摊位,除了卖些玩具和饮料,还有刘持森等人上山采下来的韭菜、香椿和山鸡蛋等山货。而在张桂花摊位旁边就是村民刘持年开的“云开日出”农家乐,靠着做些“山珍野味”,每年也能挣个六七万块钱。

“今年到8月份,已经累计有约16万人次来我们这里旅游,旅游总收入超过5000万元。”茶业口镇副镇长邢丽燕说。2015年,当地围绕齐长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带,把沿线五村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规划打造了“一线五村”景区。当地以卧云铺景区项目为突破点,带活茶业口镇全域旅游,将茶业口镇打造成一个以文化旅游、生态体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样板。

执笔/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摄影/视频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