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东游记|第十回:青石铺垫茶盐古道,黄石关也传孟姜女

2021-08-16 16:01:22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从空中俯瞰,齐长城弯弯曲曲,把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下法山村、中法山村、上法山村、卧云铺村、逯家岭村5个村揽入怀中,如一道天然屏障,日夜守护着5个村的百姓。

在卧云铺村村“两委”成员张桂花心目中,齐长城就是全村人的“守护神”,“有了齐长城的阻挡,冬季寒冷的北风刮到我们村的时候都变得温柔了。”

抗战时期,日军不断来扫荡。从小在卧云铺村长大的张桂花说:“日本鬼子来我们村扫荡,他们用枪顶着我父亲,让他带路。那时候我父亲只有六七岁,他找机会逃脱,在大冬天光着膀子跑回了家。”村里派两个人在齐长城上放哨盯岗,有一次,发现日本鬼子又要来犯,就燃起了火把。村里人看到信号,集体往山沟里逃命。后来,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竟然把卧云铺村烧了个精光。

日军离开后,卧云铺的百姓回到村里,他们擦干眼泪,你帮我,我帮你,一家一家地修,用木材、石块、荒草又重新垒起了房子。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曾搬过齐长城上的一块石头。因为他们知道,齐长城曾经救过全村人的命。

“这些年,刮风下雨,齐长城会出现破损甚至坍塌,村民就自己找来石头,自发上山把它重新修好。”今年57岁的张桂花说。至于究竟塌了多少次,她也记不清了。总之,齐长城塌一次,村民就修一次。

齐长城把茶业口镇“一线五村”揽入怀中。

逯家岭村的大槐树下,人们在此乘凉。在这个村,可以望见齐长城。

黄石崖下,上王庄北,碧绿的溪水汩汩流淌,两只白鹭饮完水后,优雅地在天空划出一道弧线。这里就是黄石关,然关楼已荡然无存。这段始建于春秋,完成于战国的千里长城行至莱芜,总共有十三小关、三大关,而黄石关就是三大关之一。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座有着黄色石头的山峰还是嬴汶河的源头。潺潺的流水声中,响来远古的呼唤。

“我们脚下的土地,当年是青石板路。这里曾是当年的齐鲁古商道,这条道上,贩马、贩盐、贩茶的商人络绎不绝。黄石关以北是齐国,黄石关以南是鲁国。”对历史颇有研究的茶业口镇组织办负责人赵陆铭说。如今,要看黄石关的风貌,只能到山东黄石关孟姜女文化民俗博物馆了。

时至今日,在上王庄村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首诗,老幼妇孺耳熟能详:

秦攻齐城遇顽敌,数月强攻仍无计。

时至三九短粮米,搬兵待援山谷里。

嬴政闻讯带铁骑,黄石关上升秦旗。

为纪将士之英灵,切把君名作地名。

黄石关因黄石崖而得名。今日已经看不到关门楼。

山东黄石关孟姜女文化民俗博物馆展示了黄石关当年的风貌。

黄石关前,上王庄村口,杂草掩映着孟姜女墓。相传,孟姜女的娘家是章丘的孟家峪村,婆家是莱芜的上王庄村。“孟姜女的父亲,常常来我们上王庄村做点小生意。和其公公俩人喝酒期间,越拉越投机,谈得很热乎。后来,指腹为婚,孟姜女就成了俺们村的媳妇。”上王庄村党支部书记范张峰说。

在海拔552米的卧云铺村,孟姜女的故事也代代相传。“孟姜女的故事我是从老人那儿听来的。那时候,男人去修建齐长城,女人在家操持所有的事。修齐长城肯定是个很累的活,不然怎么能累死人?”大树下,正在编鸡蛋筐的卧云铺村74岁老人王仔秀说。

“一哭哇长城是泪汪那汪呀,点上那银灯裁衣裳,未曾下刀剪啊,为奴自思想,思想起儿夫都没见那面啊,惨坏了小姐许孟姜……十哭哇长城都泪角那流呀,日落西梢苦梦求,磕头回家去啊,十步九回头,天下没处找这贤良的女呀,我哭到这里到了那头。”长城铁固镇边关,姜女情真昭日月。在山东黄石关孟姜女文化民俗博物馆,民间小调《十哭长城》再现了这段凄美的故事。

黄沙衰草掩不住,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茶业口镇党委政府修建了通往卧云铺9.74公里的旅游路,带动当地村民开办了21家农家乐,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齐长城脚下游长城、推石碾、数星星。目前,茶业口镇正在为济南市莱芜区齐长城“一线五村”文旅综合体的建设加班加点,他们将全力支持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意味着,茶盐古道有望再现当年的繁华。

“齐长城,弯又弯。一条长龙卧云间。摩云山来劈雷尖,不吃干粮难回还……”张桂花的歌声回荡在齐长城内外。

执笔/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 孙甲(见习)

视频/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