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东游记|第九回:蒲松龄坐青石关,故事听讲四五天

2021-08-13 14:47:3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

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

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

樵者指以柯,扪萝自兹去。

勾曲上层霄,马蹄无稳步。

忽然闻犬吠,烟火数家聚。

挽绺眺来处,茫茫积翠雾。

旅居青石关四五日,青年蒲松龄留下了这样的诗篇。

据说蒲松龄就是在青石关北门南侧的这棵老槐树下摆茶桌买故事。

“当年,蒲松龄就是在这棵老槐树下摆茶桌买故事的。”青石关村90后村支书焦玉强指着青石关北门南侧15米处的一棵老槐树说。据记载,这棵老槐树有着800余年的历史。此处也是梁家店所在地,蒲松龄和他的随从三儿,就住在这家旅店。

从空中俯瞰,青石关北门是一个方形的古堡,古堡顶部长满了绿草。北望,即是崇山峻岭。(戎宁摄)

蒲松龄出门,总是骑着一头大黑驴。这年六月的一天,蒲松龄要到泰山去游玩,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到了下午时分,才来到青石关关沟。关沟有六里路,天气闷热,沿途没有阴凉处,他只好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地向着青石关而来,歇宿于青石关村的梁家旅店。

次日一早,旅店门前的古槐树下摆起一张小八仙桌,蒲松龄粗布短衫,身坐芦席,身边放着浓茶满壶、瓷碗四只、烟丝一包。每当有行人路过,他就热情招呼对方坐下,喝茶休息。

青石关下,青石关村村民、小学高级教师张宗发讲述青石关与蒲松龄的故事。(戎宁摄)

他说:“我蒲松龄送茶,店家的水钱我付过,不用再花钱。只要和我拉呱,什么呱都行。若是讲得好,故事妙,我还会付钱呢。”于是,这条古道上的来往行人都喜欢在这个茶摊歇歇脚,聊聊天,说着各种奇闻异事。讲完故事、喝足茶水的路人总是这样嘟囔着:“还真有这等好事?还真有这等好事!”

“这首诗就是蒲松龄为了答谢给他讲故事的上白杨河旅店老板焦佃而写的。焦佃讲了故事还不要钱,就随口一说让他给写点诗词。”大槐树下,青石关村村民、小学高级教师张宗发讲起了这首诗的来历。没想到,焦佃事后就把这事忘了。蒲松龄却信守承诺,写完后就把这首诗交给了旅店老板。因找不到焦佃,旅店老板就把这首诗贴在了自家过道。不久,这首诗就家喻户晓了。

千年古堡青石关位于今日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村。(戎宁摄)

有一天中午饭后,蒲松龄想去山上走走。旅店梁老板看出了他的意思,便问:“先生,来一趟青石关不容易,是不是想出去走走?”

“好啊!我想到西面长城上去看看。”蒲松龄嘱咐了一番三儿,便和梁老板向齐长城走去。他俩一会儿一前一后,一会儿同步并肩;一会儿连说加笑,一会儿指手画脚,谈得很投机。当他们来到半山腰的齐长城上,一起坐在山石上时,梁老板还给他讲了村里发生的一件怪事。

望着远处墨绿色的山峦,张宗发自豪地说:“在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中,还能或多或少地看到有关青石关和在青石关买过的故事呢。”

“我小时候经常到齐长城上玩耍,那时候,总能捡到很多弹壳。我父亲在齐长城附近劳作时,还曾经挖出了一枚炮弹,后来上交给了有关部门。要不是齐长城的保护,我们村得牺牲多少人哪!”焦玉强感慨地说,1947年2月20日下午,在距离莱芜城东北30公里的青石关附近,莱芜战役正式打响,青石关成为了八路军重要的掩护场所。

夕阳西下,大山开始变得更加宁静,半空中不时有鸟儿掠过。

如今,在青石关村600余名群众的心目中,青石关是他们最自豪的所在,也是游子们的乡愁。但凡发现损害青石关的行为,当地群众总是及时制止。他们的命运,与青石关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在繁华的古道上,在战争的洗礼下,也在青石关村人的点点乡愁里,青石关依然在那里,而且会永远在那里。

执笔/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 孙甲(见习)

视频/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