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鲁游记之莱芜篇(上)|百年尚学人才旺,“三多”古村文旅兴

2021-08-12 14:54:4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8月3日,马杓湾村利用闲置石头房建的民宿吸引来了第一批客人,村党支部书记仲维清心里乐开了花,给客人房费打了六折。

马杓湾村原名“桃杏村”,该村沿山脊脉络居高依势而建,村下山谷中遍地桃树和杏树,故名“桃杏村”。清朝初年,因村西南的马杓状湾改名为马杓湾村。马杓湾村在济南市莱芜区东北27公里外的和庄镇,村东与淄博市接界。这里位于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交界地带,一段齐长城支脉从村东山脊上蜿蜒而过,2700多年前的齐鲁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带。

如今的马杓湾村有“三多”,一是树木多,全村森林覆盖率超过了85%,2019年年底,该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二是传统古建筑多,村内明清院落、山神庙宇、私塾老宅等有十几座,2019年,该村入选第五批国家传统村落;三是大学生多,恢复高考以来,总共650多人的马杓湾村已累计走出近50位大学生。

在马杓湾村,袁家大院是目前全村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四合院。袁家大院三水环绕,外圆内方,人字山墙,薄青石板,灰瓦出檐,五福座山影壁,硬山顶立面锅耳墙……这座院子的主人是清末文人乡绅袁心平、袁心照兄弟,他们曾在马杓湾村办私塾、兴文教。

马杓湾袁家大院

马杓湾村的私塾就坐落在村西南的马杓湾沿岸,东依村民为祈求风调雨顺而修的共工庙。入私塾临窗而望,鱼在水中戏,鸟飞天际鸣,水天相映,美景醉人。百年前,袁心照就在村塾后墙上手书“鸢飞鱼跃”四字,借以激励学子们各有所向,各得其所。

“自从村里办了私塾,村民逐渐开了心智,有了教化,家家不比吃穿,只比文化学习。”仲维清说。也正是从那时起,村里定下了保护山林和古建筑的村规。村民没有因大山的封闭而短视,反倒愈加豁达宽广。“大旱让水”的故事就是最好佐证。

村塾后墙袁心照手书的“燕飞鱼跃”四字

马杓湾水源来自村西山顶文口崖。汛期,来自文口崖的洪水经过山洞从马杓湾喷涌而出;平时,细水溢出,从村中小河向东流去,汇入淄河。这条小河把村庄分为南、北两部分。“民国三十二年遇百年大旱,周围十几个村庄全部断水,为帮大家渡过难关,我们村规定,外村人白天来此取水,本村人只允许晚上取水,不和别人争水。”仲维清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杓湾村出了不少能人,从医学教授到军事学院干部,再到国家科技学者,这座小山村成了周围人眼里的风水宝地。31岁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袁周能走出马杓湾村层层叠叠的大山,就得益于村里延续百年的崇文尚学之风。

2019年暑假,学业小成的袁周邀请清华大学、华侨大学等学校的建筑、机械和设计专业的同学,在马杓湾村建了一座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规划建设“校地共建淄源隐逸村”项目。“袁周和我们商量,帮着村里发展文旅产业。我们村山环水绕,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仲维清说,目前,马杓湾村和乡村振兴工作站,已经利用各级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设计改造了两座民宿院子。“计划打造30座民宿院子,每座都不一样,慢慢来。”

当地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学生们设计改造的第一家民宿

山村搞旅游,山路是关键。随着第一座民宿开建,马杓湾村近两公里的村路也被村民一点点硬化完了。“花了三个月,用了上万吨石头。”仲维清说。2019年6月,马杓湾村还专门成立了济南市莱芜马杓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民宿项目的运营。

沿着马杓湾东下,是一条贯穿全村东西的蛤蟆头河,河中段有座太平桥,顺着太平桥横穿全村南北的是一条齐鲁古道。“古代在这里由齐入鲁有两条路,一条是村东的齐长城关口大道,另一条就是这条穿村而过的齐鲁古道。”仲维清说。大道上盗匪横行,入鲁贩卖陶瓷琉璃的齐地商贾多选择绕道马杓湾村这条偏僻但安全的小道。这座寓意安全太平的“太平桥”,是明朝末年往来商贾集资修建。

马杓湾村齐鲁古道上的太平桥

落日余晖,水天一色,枝动影移,清风送爽。马杓湾下,溪水潺潺;太平桥上,硝烟难觅。

执笔/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摄影/视频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