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鲁游记之肥城篇|荒山披绿飘果香,柳沟垦出生态游

2021-08-05 15:03:45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8月3日,记者脑海中萦绕起这两句诗歌的时候,正在去肥城市潮泉镇柳沟村的山路上。

柳沟村位于潮泉镇东北部、济南长清与泰安岱岳两个县区交界处,背靠翦云山,是个纯山村。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兜兜转转,沿着沥青路来到柳沟村时,豁然开朗。满目都是绿色的海,着实让人心旷神怡。

柳沟村有大大小小13个山头。

站在村口透过镜头,远景群山连绵,近景林浪翻滚,这些世代生活在齐长城脚下、饱尝艰辛的农民,如今正享受着幸福的绿色时光。

时间回到1992年,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兴泉却高兴不起来。那时候的柳沟村真穷:山是和尚头,下雨黄水流,地里转不开牛,顿顿窝窝头……村民王绪广回忆起以前的生活一脸愁容,“种地全靠人刨肩挑,亩产粮食才200来斤。走个亲戚,得借身衣裳穿。大大小小13个山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柳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兴泉。

为了改变柳沟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刘兴泉带领全体村民向荒山穷山“要钱”,确定了“治水修路,大搞山区开发,发展经济林富民”的总体思路。

山区治水不易,柳沟村处在翦云山半山坡上,天旱时没水,下雨后存不住水。“那时候是常年坚持治水,涝年也不停。”刘兴泉说,为了抢天时、赶工时,党员群众一连好几天都吃住在工地上,一钁一钁地刨,一锨一锨地挖,一担一担地挑。

大干苦干,柳沟村先后建成10万方水库一座、千方蓄水天池6座、大小塘坝30余处、小型水利设施100余处。目前,全村水利设施总蓄水能力达200万方,实现了水源200毫米不下山,300毫米不出田,500毫米不出村,群众有了自己的“当家水”。

柳沟村内宽广的道路。

有了水,种庄稼是不愁了,但是交通不便,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在刘兴泉的带领下,村里开始着手对全村道路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先后硬化道路12000多米,近6万平方米。

柳沟村村民赵传友清楚地记得,当时刘兴泉因为把路修得太宽,很多群众颇有怨言,“咱村就一辆自行车,修10米宽的路给谁用啊!”可刘兴泉不这么认为。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没错。

路通百业兴,奋力奔小康。柳沟村“两委”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先后多次带领村民到泰安、莱芜参观学习。刘兴泉率先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种上了3亩板栗、3亩苹果。王绪广随后跟上,挖掉即将成熟的地瓜,种上樱桃苗。“今年6亩樱桃,总收入11.5万元,比种地瓜强太多了。”王绪广笑着说。

目前,柳沟村共栽植大樱桃、核桃、板栗、苹果等干鲜果为主的经济林5000亩、生态林6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8%,形成了山顶松柏戴帽,山间刺槐拦腰,山下果树缠绕的立体格局。

为了协助果农找销路、创品牌、搞外运,柳沟村党支部还领办成立了农产品经销合作社,以不低于同期市场价格的标准收取果农的干鲜果品,分级筛选精装销售,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集体和农户的“双增收”。

如今柳沟村村民已经住进了楼房,生活条件一点也比城里差。

“现在我们依托山区优势,与省果科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改良品种,提高了效益,目前,全村光林果业的收入就达到了1000余万元。”刘兴泉向记者介绍说。

2014年,山东傲饰集团看中了柳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来这里投资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柳沟村也成为肥城第一个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并先后引进翦云山旅游风景区和山东省青山世界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2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和山泉绿色生态山庄等10余个规模生态项目,年接待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