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沂蒙山⑧|库区移民村班子炼成记

2021-07-19 09:09:19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你看这些村边的山头,只要是成片绿色的,都是我们村的板栗林,一共有600多亩。这都是俺村里150多户人开荒山垫地的劳动成果。山下还有460亩地的梯田,水电路渠配套齐全,近几年通过土地整理项目整治,村民种地可比以前方便多了。”6月30日下午,莒南县坊前镇前张家岳河村党支部书记张继利,在板栗林间拉起村子这些年的变化,很是自豪。

美丽的前张家岳河村。

前张家岳河村是个库区移民村,道路、吃水、用电都不方便。二十多年间,村里修了路、架了电、通了水,有了自己的产业,更是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这些喜人的变化与移民村班子成长是同步的。日前,记者进村蹲点,记录下其中的点点滴滴。

“穷不可怕,

不能穷精神、少志气”

6月30日上午,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把村里的公园清洗得水灵灵的。在旧小学改造出来的村委办公室,志愿者正忙着给村民测血压、做心理咨询。雨停后不少村民主动拿出大扫帚,开始打扫村里街道的卫生。

临近中午,张继利才回到村里。他刚参加了镇上的表彰会,代表村委接受了镇上授予的优秀党组织称号。“明天我还要去县里开会,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我们村里也有份儿。”

村委里还有来访的客人,张继利拿出盒装的香烟给客人让烟,自己却顺手拿出了卷烟纸和烟丝,卷好抽了起来。“我其实抽得起盒装烟,可是总觉得省下钱来干别的更有意义。”张继利说。

多年来,张继利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用自己的伤残抚恤金和工作奖金,为失学儿童、孤寡老人、大病患者及灾区捐款捐物3万余元。历年来,村里拿到的各类奖金,累计达数万元,张继利从没有装进自己的腰包。

前张家岳河村民再现搬迁场景。

“2000年前,村里完成生猪生产任务的,镇上有奖励。1996年,我们村生猪生产工作搞得好,镇党委奖给村里1万多元奖金。按规定,张继利可以拿3000多元,但是他坚持不要。后来我们一商量,这钱村干部一分也不拿,给养猪村民买水桶当奖品,还给全村计生协会会员和科技带头户订了100份报刊。剩下的钱,变成了村里党员干部去平邑九间棚村和江苏华西村等地参观学习的经费。”说起这些事,村委委员刘成霞很有感慨。

2006年,村里硬化道路,因资金短缺,张继利带头捐款近2000元,并四处化缘、发动村民、亲友自愿捐款6万多元,使修路工程顺利完成。

张继利1972年入伍,1973年5月因公负伤,被认定为6级伤残。1978年4月退伍后,他带着党组织关系回到家乡,当年进入村党支部班子。1992年,他被推选为前张家岳河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

张继利上任前,村集体外债高达20万元,年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用当时前张家岳河村村民的话说:“咱村真是穷困潦倒啊!”

“穷不可怕,关键不能穷精神、少志气,要干就要干出名堂来,让人们重新认识咱前张岳河。”张继利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我吃集体一斤肉,

你们上我家牵一头牛”

张继利首先从班子问题抓起,他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学党章、查法规,逐字逐条,研究制定村各项规章制度,恢复“三会一课”制度,确立村党支部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两委”干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每年对“两委”干部、党员进行评议打分。并成立理财小组,建立村务财务公示监督制度。

在落实各项制度时,他自己在村民大会上他明确表态:“从今往后,全村老少爷们、党员群众好好瞅着我,如果我拿集体的一根树枝,你们可以上我家扛一根梁;如果我吃集体一斤肉,你们可上我家牵一头牛。”

把铁锨绑在摩托车上,村民张守全骑上车,一溜烟地来到了半山坡自家的板栗园里。眼下园里的农活不多,可他还是习惯有空就来自家地里看看。锄锄草,干点零活,看着绿油油的板栗树,张守全很开心地说:“原先上山这路就是羊肠小路,山上收点东西下来,都是手提肩挑车推地往山下带,这路成了村民们的心病。”

要想富,先修路。1995年冬天,张继利和村干部们带着村民开始整修上山道路。1996年又修建了配套的塘坝,浇水条件也好多了。去年和前年又用水泥硬化了这些路。“咱上山可方便多了。”张守全说。

“南大荒”

变成“南大仓”

张守全的板栗园所在的这片山坡,是村里人所说的种啥都不长的“南大荒”。从荒山秃岭,到后来开荒种树,再到后来发展起整片的栗子林,这块山地的变化,印证了前张家岳河村的变迁。

前张家岳河村的460多亩梯田和板栗园,就是当年劈山垫地修出来的。那时候能自己干的活,村民们都是集体出义务工。就这样,全村人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先后修建20多公里道路,在村里村外治理改造18座桥梁、涵洞,建起了一座蓄水量达20万立方米的塘坝。如今,在这些土地里,种着板栗杂果3万余棵、各种速生林木6000余棵。“现在这些地块都硬化了田间路,水、电啥的都配上了,每年村民收获的板栗都是这里生产的,所以我们村民现在叫这里‘南大仓’。”张守全说。

2018年,村里争取来土地整理项目,对全村的田间道路开始硬化提升,村里的瘠薄山地,也都整小为大,挖高垫低,配套水渠、机耕道路。原先一到雨季,村民们时刻担心雨水冲毁田坝,影响收成。村里还依托“村社共建”,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领办了泽丰板栗农业合作社,将全村500余亩板栗园纳入统一管理,目前,合作社已吸纳社员120余户,通过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社员人均收入1万元。村里还在全镇率先探索建设“扶贫车间”,发展规模种植、加工户60余家。每年村里组织外出务工人员200余人,基本上实现了户户有项目、家家能致富的目标。去年,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8600元。村集体每年也有10多万元的收入。

生活好了,村干部们带着村民义务劳动、打扫村庄卫生,仍是每天可见的场景。

雨后村民打扫村里街道卫生。

采访中,很多人都说,前张家岳河村的“两委”班子是“战斗堡垒”。

该村遵循“五个一”工作方法,即“一门心思干事、一碗水端平、一心想着群众、一分钱不贪不占、一生无怨无悔”的做事原则。凡是村里重大事项,必走“四议两公开”程序,做到村集体各项事务在“阳光下运转”。

前张家岳河村还结合党员承诺践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对党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14个党员联户责任区。到目前,村里已经连续40年无一例信访,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临沂市文明村镇、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山东省森林村居称号,2020年,该村党支部被评为莒南县“红旗支部”。

村里土地整理提升后的梯田。

在村风建设上,村里先后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文明评选公投会等多个村民自治组织。每年年底,全村公开评选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遵纪守法光荣户、星级文明户等,并开大会表彰奖励、披红戴花、增星挂牌。村里还设立了“远教影院”“健康教育课堂”,设立了“远程网络图书室”,利用远教网积极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村民在劳动之余,纷纷到远程教室学唱戏、学跳舞,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提高了生活乐趣。

村里年年都有

提升小工程

“2004年以后没了义务工,从那时起,村民们自力更生加上外援,实现了年年都有提升小工程,年年村里有变化的目标。我们还给每个党员设岗定责,20个党员中包括8个退休党员,我们都结合村里的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设岗定责。所有的党员都有责任有考核。”张继利说。

张继利介绍村里的规划前景。

从2017年开始,前张家岳河村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县里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工程等多个项目结合,按下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加速键。2018年,村里成了市里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村,2019年村子列入省级移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争取来资金200万元。2021年又入选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坊前镇是莒南县美丽宜居乡村全域建设试点镇,前张家岳河村是两个示范样板村之一。

村里的农耕展示园。

“我们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得到了莒南县城市发展集团的支持,他们通过招标来承担建设任务。青岛大学教授还帮我们进行了规划设计。”张继利说,“我们遵循的原则就是,村‘两委’干部全程靠上干,党员干部示范干,全民参与人人干。只有人人参与,户户有责,每个村民都参与,大家才会有责任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也就蒸蒸日上了。”

硬化后平坦宽阔的上山道路,方便了村民的耕作。

在村外月牙河边,雨后倾泻而下的河水越过早年的漫水桥发出轰鸣。村里新修的跨河石拱桥和新硬化的河滨公路上,村民来来往往。傍河而建的农耕示范园和河滨公路另一侧成方连片荷花盛开的藕田对角相处。远处是村里的小公园,街边有秋千,相邸水库移民纪念馆就坐落在村子的主街边。村外的山坡上翠绿的板栗园,梯田地里的花生、玉米长势喜人。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唐峰 通讯员 刘艳 严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