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沂蒙山④|西朱家庄的振兴“密码”

2021-07-09 14:36:4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每天的凌晨一点,大多数人还在熟睡,沂水县文诚农贸市场就渐渐热闹起来。几缕灯光下,尖庆云已经来到自家的摊位上,开始摆弄起一筐筐新鲜蔬菜。

59岁的尖庆云是沂水县沂城街道西朱家庄社区居民,自从村里建起了这处农贸市场,他就在这儿租了个摊位卖蔬菜。村里很多人都像他一样,从种地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生意人。

尖庆云(右)经营的蔬菜批发店。

西朱家庄社区位于沂水县北部城郊,20年前还是个群众致富难、集体增收难的落后村,在“当家人”刘文玲的带领下,一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社区。2020年,社区收入达1400多万元,集体资产超过7000万元。

选一个能干的当家人

说起西朱家庄的这些变化,刘文玲——西朱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全国人大代表,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

1986年,刘文玲嫁到西朱家庄,那时她最大的梦想是进企业当个工人。1998年,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的刘文玲,因为工作有思路、行动有魄力,镇领导找她谈话,希望她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那时的西朱家庄虽然离县城很近,但没有像样的产业,甚至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集体还欠下了20多万元的外债。村情复杂,村里没人愿意当这个书记,家里人也反对她接手这个烂摊子。

“我还是外村嫁过来的媳妇,村民更不会服我,所以当时没答应,直接说干不了。”刘文玲说,“后来领导突然宣布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有种走投无路、泰山压顶的感觉。”

听说外来的媳妇当了家,除了少数村民盼着她能干好,大部分都是心里有偏见的,有担心她干不了的,也有等着看热闹的,什么情况都有。“有人喝了酒,来办公室掀桌子、摔算盘。还有人因为家里停电,一生气就要来村委办公室铰电线的。”刘文玲说。

面对重重压力,刘文玲也曾委屈难过到流泪,但她更憋了一股劲:“谁说女人就当不好支部书记?我偏要干出个样子让他们看看!”

经过一番考虑,刘文玲决定先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干起。当时,村子里全是泥泞土路,“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全村人都盼着能走上水泥路。可村里没钱,雇不起施工队,刘文玲就一边向上争取资金,一边号召村干部和党员出义务工。

“今天跟大伙儿一块干了一天活儿,施工进度还得加紧。”刘文玲把这些年的工作都记在笔记本上,这是当时工作记录上的一句话。隔了几行,下边写着“干活没钱,真急人,再想办法筹钱。”

看着刘文玲挽起袖子,和党员干部一起抡大锤、搬石头、和水泥、推小车,村民对这个女书记的想法开始改变。不到两个月,村里“三纵一横”近10000平方米的硬化路就全面峻工,她却瘦了20多斤,变黑了,落下了“黑脸书记”的绰号。

“通过修路这件事儿,群众对我算是有些认可了吧,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服气了。我听说原来说怪话的人,在背地里说‘没想到这娘们还真行来’。”刘文玲说。

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修一条路,对西朱家庄的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从长毛兔养殖到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刘文玲上任后尝试着做了很多事,但西朱家庄真正凤凰涅槃是在2008年。当时,沂水县城最大的农贸市场正在实施整体外迁,刘文玲瞅准这个发展的好机会,和村两委成员跑上跑下积极争取,最终使西朱家庄“脱颖而出”。

“我们村是个城郊村,区位优势比较明显,而且正好有这么一块地方可以发展市场。”刘文玲说,“集体筹资加上政策资金,还有就是赊着一些工程款,好歹是把市场建起来了。”

位于西朱家庄的沂水文诚农贸市场。

“开始的时候,有些商户觉得我们这儿远,不愿意来,反反复复交钱、退钱好几次。为了吸引商户进驻,当时我们定的租金很低,这才陆陆续续吸引了很多商户。靠着这些租金,慢慢还上欠款,然后又新建了水果批发市场。”刘文玲说。

这些年,西朱家庄先后投资32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40亩的沂水县文诚农贸市场、文诚果品批发市场和沂水大集,并配套成立了运营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临沂市北部综合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年交易额超过3.5亿元。2020年,社区收入达1400多万元,集体资产过7000万元。

农贸市场的建成,给西朱家庄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除了给村集体带来的收入,还改变了许多社区居民的生活。

“我是在农贸市场搬过来之后才知道,还有这么一群人晚上不睡觉。别看白天都关着门,没什么人在活动,但是越到晚上越忙。”刘文玲说,越来越多的村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除了从老市场来的一些经营户,村里现在有二三十户村民在做蔬菜批发生意。“还有村民开大车运菜,在市场里开餐饮店。包括我们的市场管理队伍,四五十人都是本村的村民,农贸市场给村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刘文玲说。

“原来就是靠种点粮食加上出去打工,现在市场搬到家门口,也开始有做买卖的了。”尖庆云说,他是第一批租摊位做生意的,每天从凌晨一点忙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两点到六点、晚上八点到十二点是睡觉时间,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物钟。

虽然很辛苦,但收入比出去打工强了不少。原来是两口子自己干,现在客户多了忙不过来,就把在外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帮忙了。“现在吃的穿的用的都怪好,日子比原来强多了。”尖庆云的妻子杜纪花说,“收入肯定高了,能挣着钱也不觉得累了。”

尖庆云的儿子尖立军在大学学的是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在临沂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这些年,村里的发展让他萌生了回来的想法,如今在村里当会计。每周,他都会在农贸市场值一个晚班,协助管理市场。“现在村里发展好了,也能给我们提供平台和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回村就业或者创业。”尖立军说。

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收入,西朱家庄社区居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从2008年沂水县在西朱家庄建工业园,到西朱家庄社区自己建起农贸市场,居民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少。2018年,西朱家庄实施产权制度改革,聘请第三方对集体的资产、资源、资金进行量化。

“从那时候开始,村民变成了股民。”刘文玲说,通过集体经营农贸市场,每年年底,每个村民都能拿到1500元的现金分红和1500元的福利。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到节日还有补助。

让群众满意才是村庄发展的方向,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是村庄发展的目的。为此,西朱家庄投资500万元建成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功能齐全的便民服务大厅;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9幢适龄青年楼,安置适龄青年及住房困难户160户;投资200多万元,对社区进行全方位硬化、绿化、亮化和净化,建设垃圾中转站,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2019年4月,刘文玲顺应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愿望,勇挑重担,启动了社区老旧居民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决心让社区居民过上更体面、更优质、更现代的生活。如今,一期工程安置楼全部封顶,二期工程也正在紧张施工,预计明年村民就能住进新盖的楼房。

西朱家庄正在建设中的安置楼。

按照宅基地置换政策,尖庆云要了两套房子。“眼看着楼房就要盖好了,我们以后的生活跟城里人没啥两样了,现在谁都说俺西朱家庄好。”说话间,尖庆云满是对村庄发展的自豪和对新生活的期盼。

早在2011年,村里有个老人得了重症,昂贵的治疗费很快掏空了家底。刘文玲跟村“两委”成员商议后,成立了一个大病救助基金,专门帮助经过各种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承担医疗费用仍然超过5万元的村民。“村里的大病救助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要不这个家早就被拖垮了。逢年过节,村里还发米、面、油,够吃大半年;月月还领钱,真是吃穿不愁,往哪找这么好的生活去。”村里得到救助的老人激动地说。

一项项惠民措施,让社区群众看到了奔头,得到了实惠。但在刘文玲看来,好日子不只是有钱,还要有精神生活。所以,西朱家庄组建了文艺宣传队、民间秧歌队,连续19年举办“好婆婆”“好媳妇”“美在农家明星户”“新时代沂蒙红嫂”等评选表彰活动。这些,把西朱家庄人真正地团结了起来,让大家把劲儿往一处使,为推动乡村振兴、构建和谐社区,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刘文玲刚上任时,西朱家庄仅有700多口人,外村人都不愿意把闺女嫁到西朱家庄。如今社区已有近1500口人,村里很多女青年结婚,都把丈夫带到西朱家庄来生活。这样的变化背后,是对村庄发展的信心和居住在这儿满满的幸福感。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戎宁 通讯员 田宝宗 张京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