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年轻人返乡,耿店村的振兴有了更多力量

2021-06-17 14:11:19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6月8日上午9点,31岁的耿付建推着一辆手推车,陆续把1400多斤刚采摘的新鲜尖椒,运出大棚。稍歇片刻后,他将尖椒整理好装上了车,朝着村里的蔬菜批发市场驶去。

没过多久,尖椒以0.5元/斤的价格被外地客商收购。“随气温变化,尖椒价格忽高忽低。但总体来说,今年尖椒行情还不错。”耿付建笑着说,11个大棚,预估纯收益能在42万元以上,是他在外打工几年才能挣到的收入。

今年,是耿付建回村发展的第11个年头。回想当年,他是第一个从外地回村建大棚发展的年轻人,近几年里,回村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皆是因为耿店村的乡村振兴富民路,给足了他们底气。

耿店村大棚图,(赵玉国摄)

村里有了新书记,新菜种得好卖得好

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在20年前,曾是鲁西平原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村子不大,人口不多,全村赖以生存的小土棚,种植效益越来越低,外出务工成为大多年轻人的选择,种棚的多是中老年人,人均年收益不足3000元。

直到2002年,耿遵珠当选了耿店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突破村庄困境,为村民寻得一条新发展路。“当时,村民小土棚里种的芸豆,面临着技术瓶颈及销售问题,挣钱不多,还可能赔钱。”耿遵珠说。

在与村两委深入研究,多地走访论证后,耿遵珠明确了新的发展思路,即从寿光引进黄瓜、西红柿、辣椒等新品种蔬菜种植,还聘请寿光专业技术人员,到村指导村民种植。此后,耿遵珠跟着村民白天钻大棚,晚上搞培训,辛苦一年后,蔬菜种植质量好,棚均年收入打破历史记录,最高的一个棚收入过万元,村民种植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耿遵珠与村里的年轻人。(赵玉国摄。)

2003年,大棚越种越多,蔬菜产量增加,出现了销售难题。看到这种情况,耿遵珠决定在村里建蔬菜批发市场,没钱就动员村民入股凑钱建。

“当时报名入股的村民多,到了正式集资的时候,村民们有了顾虑,不敢轻易入股。最后,村两委干部带头入股,35户村民入了股,一共集资15万元,建成绿源蔬菜批发市场,总占地1600平方米。”耿遵珠说,市场建成后,直到现在村里没再出现销售难题。村民不出村,蔬菜就能卖高价。

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蔬菜大棚走上快车道

有了市场,村里又掀起建棚热潮,老式土棚全是拉草席子的,面积小,费人工,劳动力强度大。“农业要想发展好,也得进行新旧动能转换。”耿遵珠说,2006年,他有了改造小土棚,发展卷帘机大棚的想法。

村民把尖椒运到批发市场。

经耿遵珠的推广和动员,耿店村里建起16个卷帘机大棚,种植作物以尖椒为主,效益很好,当年就收回了成本。村民尝到了甜头,此后卷帘机大棚逐年增加。考虑到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2008年,耿店村探索了“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思路,创建了绿冠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配有专门的冷库、包装车间和运输车辆,统一生产、统一购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目前,已发展社员300多户。

2009年,依托合作社,耿店村在村西建起育苗场,年可产苗3000万株。“以前,村民种的蔬菜苗都是跑到寿光订,建了育苗场后,合作社开展订单育苗,育村民想种的蔬菜苗。”耿遵珠说,为了规避风险种植,合作社建了3个试种大棚,所引进的种子在育苗场育出苗后,得先在试种大棚进行试种,验证种植效果没问题后,再推广给村民种植。

目前,合作社下辖包装厂、育苗厂、恒温库、批发市场等企业,所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让耿店村的蔬菜大棚走向快速发展轨道。2018年,耿店村还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公司合作,建成43个现代化蔬菜大棚,并申请了“棚二代”“耿店”等绿色蔬菜商标。2020年,耿店村争取到了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新兴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到2021年,全村共建有700余座卷帘式大棚,去年种棚村民人均年收入4.5万元。

村民们在蔬菜批发市场卖尖椒。

年轻人返乡当“棚二代”,蔬菜产业后继有人

耿店村的大棚蔬菜产业重换新生,吸引了不少80后、90后年轻人,带着“棚媳妇”“棚女婿”回村创业。

2010年,刚结婚的耿付建带着媳妇,回到村里发展大棚蔬菜,当起了“棚二代”。11年里,他的大棚从最初的5个增至11个,年收益非常可观;2016年,东北女婿刘佰祥随媳妇辞去杭州工作,回到村庄建起5个大棚,一个棚能挣4万多元。

耿付正参加村里活动。(赵玉国摄)

还有,40多岁的任传华,回村后建起21个大棚,被村民称为“棚王”;患有先天脊柱侧弯的90后“棚二代”耿付征,靠着蔬菜大棚,买了房,买了车,结了婚,还在村里入了党;从湖南上大学的曹有忠,毕业回村后不仅种了蔬菜大棚,还利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把蔬菜卖到了全国。

“收入有保障,配套服务好,生活有品质,这三个条件我们都做到了,年轻人自然就被吸引回来了”。耿遵珠说,近年来,耿店村借助大棚蔬菜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契机,先后建成三期住宅楼,通上了水电气暖,建设了养老院、学校、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婚宴厅等设施,切实解决了老人养老、孩子教育的问题,让年轻人真正放心回乡创业。

如今,回耿店村创业发展的年轻人已有106人,其中90后占四分之一。“时代在发展,未来的农村属于年轻人。”耿遵珠说,通过基层组织选举,以耿店村为中心成立了涵盖11个村的耿店新村,产业振兴将惠及更多耿店新村村民,也将会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才回村,把产业做大做好。

大众日报·农村大众记者 张婷 通讯员 刘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