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唢呐之乡”的唢呐匠:唢呐演奏在民间没落,他们仍在坚持...

2021-06-17 09:20:53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走进嘉祥县,唢呐声不断”,嘉祥县是远近闻名的“唢呐之乡”。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当地已有唢呐演奏形式;民国时期,唢呐演奏已遍布城乡,当地逐渐形成任家、曹家、赵家、杨家、贾家等五大唢呐流派;新中国成立后,嘉祥涌现出一批著名唢呐演奏家,任同祥、曹瑞启等多次出访国外表演传艺,嘉祥唢呐也步入快速发展期,顶峰时曾有数千唢呐匠。1996年,嘉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 (唢呐)之乡”。2006年,鲁西南鼓吹乐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唢呐艺术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经典,唢呐演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风味。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随着社会的发展,唢呐演奏形式在民间开始没落。然而在嘉祥,有一群艺人仍在坚持着,将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今年46岁的鲁西南鼓吹乐非遗文化传人、嘉祥县赵家班唢呐第八代传承人赵善喜,正努力传承着这门扎根乡土的民间艺术。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