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林场的红色印记②|把一生交给党安排!“铁脚姑娘”在海风口创造阔叶林传奇

2021-06-15 18:20:29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阳光照耀着胶东半岛上茁壮成长的青松,浩瀚的渤海后浪逐前浪奔腾向前。

在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林场,51年前,有这样一个人,她甘愿把一生交给党安排,最终,为抢救集体财产而跃身火海。她就是成山林场副场长沈秀芹。这个夏天,沈秀芹的妹妹沈秀英,特地从北京赶到山东荣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走进沈秀芹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她的雕塑。

沈秀芹的小妹沈秀英。

纯粹得像一碗白开水

生活拮据的她依旧为灾区捐食物

“我姐沈秀芹,她这个人纯得就像一碗白开水,不掺一点杂质,很透明,很忘我,没有任何私心,她起早贪黑,从来不知疲倦。”在沈秀芹的小妹沈秀英看来,大姐的境界很伟大。

早些时候,她的父亲给沈秀芹来了一封信,信里说:年轻人,要志在四方,要扎根农村干事业。“我妈妈这个人呢,特别有志气。她跟我姐说,自己要有骨气,要靠自己。你虽然是个女孩,但要有骨子里的那种志气。”沈秀英说,这就是早些年种在大姐心中的“种子”。

回首往事,沈秀英讲起了两段故事。当年家里有八口人,吃饭是很大的问题。父亲拿一点小鱼干回来,跟野菜一起煮一煮充饥。

“可是我姐知道哪里有灾区,比咱这苦多了。商量着捐点。我家里弄了点地瓜干,我记得,是老百姓串起来的,一串一串的那种。我姐就弄了一个包,里面装上地瓜干、小鱼干、还有晒的熟地瓜叶子。然后寄到灾区去。”沈秀英说。

家人当时不理解,这么点东西寄到灾区,能到谁手里?能解决什么问题?“我姐不这么想,她说,这点东西邮到灾区,是解决不了大问题,但最起码暖暖灾区人们的心。”沈秀英说。在那个吃生地瓜干就像是吃饼干的年代,沈秀芹就做了这样一件事。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担任国家村代销员期间,沈秀芹自己花钱把大娘的碎鸡蛋按照正常价买下来,只为大娘不吃亏。生产队地瓜窖是大集体时代用来存放地瓜种的专门场所。初冬雨夜,沈秀芹到集体地瓜窖排积水,保护了万斤地瓜种。

拜贫下中农为师

深入调查研究

1941年,沈秀芹出生于荣成县国家村(今属俚岛镇)一个贫农家庭。1961年初中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立志扎根农村,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纪念馆展出了沈秀芹用过的一盏旧旧的小油灯。就是在这盏小油灯下,不管工作多辛苦,身体多劳累,她九年如一日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写下了十几万字的学习笔记,越学心里越亮堂。

沈秀芹拜贫下中农为师,进行调查研究工作。连续三个多月,沈秀芹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她不辞劳苦地访贫问苦,足迹踏遍了全村贫下中农的门槛。在小油灯下,她写成了《国家村阶级斗争史》《关于国家村阶级斗争形势的分析》两篇文章,具体分析了国家村各个阶级、阶层对社会主义的态度。

沈秀芹。

沈秀芹的故事被写成了连环画《把一生交给党安排》。

1966年8月,沈秀芹担任了成山林场副场长。一进场,她就以火热的革命热情,发动群众,坚决揭露了盗卖国家财产、破坏工人团结的坏分子,打击歪风邪气,批判损害国家利益的资本主义倾向。

“林场是社会主义大森林的一棵大树,一枝一叶不能动,我们千万不能中敌人的奸计,绝不能变公为敌,损害国家利益。”沈秀芹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这样宣传。深夜里,她在日记上写道:“勇敢地战斗!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革命事业上!”

1967年二月,正当春季造林的关键时刻,沈秀芹从广播中听到党中央给贫下中农和各级干部的一封信后,她激动得热血沸腾,当夜写出抓革命、促生产,发展林业生产的意见,交给工人讨论。

吃大苦、耐大劳

“铁脚姑娘”在海风口向阔叶林进军

“民国初期,这里是一片黄沙,把老城墙都埋了。那个年代,我们林场就是一片沙海,风灾和海啸频繁光顾。土里几乎没有营养。”今年79岁的林场退休职工蔡树滋回忆说。

沈秀芹面对三万亩大松林,新潮起伏,豪情满怀。她庄严地宣誓:“为了解放全人类,我愿一辈子扎根沙滩。建设好林场,死不罢休。”早在生产大队时,沈秀芹便是出名的“铁脚姑娘”,专拣重活干。来到林场,她更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吃大苦、耐大劳,带领工人大力建设林场、保护林场。

沈秀芹从来不耽误劳动,风里来,雨里去,几年如一日。炎热的盛夏,松林里热得喘不过气来,她却背着八十多斤的高压喷雾器,打药灭虫,一打就是一整天。林场离县城八十里,每次到县里开会,沈秀芹都是身背行李,步行而来,步行而去,舍不得报销国家一分钱车费,她也因此得名“铁脚姑娘”。

为了给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沈秀芹决心大造经济林,向阔叶林进军。在这件事上,林场内有着新旧思想的尖锐斗争。有人摇着头说:“想在这海风口上栽桑植槐,真是枕着扁担睡觉,‘想得宽’。”

在沙滩上造桑田,要从一米多深的沙底下把泥土挖出来,工程艰巨。沈秀芹带领工人们学习焦裕禄同志和风沙搏斗的英勇事迹,回忆林场艰苦创业的历史,鼓舞斗志。她每天最早来到工地,先把冰打碎,把水舀净,做好出泥的一切准备工作。

经过七十天的战斗,成山林场终于在海风口的沙滩上建起了十亩桑田。如今的成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场内石榴、无花果、苹果、猕猴桃等水果长势旺盛,孕育着秋天的丰收。

连环画《把一生交给党安排》生动再现了沈秀芹的感人事迹。

沈秀芹小时候照片。

地位高了,职务大了

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能变

翻开沈秀芹的日记,有这样一句话:地位高了,职务大了,荣誉多了,千变万化,联系群众的作风不能变,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能变。

发现表弟私自到林场拾松毛,沈秀芹就要求他把拾到的松毛全部交公。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过去林场规定,食堂吃菜每斤一分五厘钱,低于市价,沈秀芹认为,这是沾了国家的便宜,硬要按照市价补交两元菜钱。过去,林场规定,林场厨房烧柴不过秤,只大概估个价,远远低于市场价。沈秀芹提出,应该按市场价交钱,不能沾集体便宜,最终硬是交了一元七角钱的差价。

1970年1月1日下午,沈秀芹在柳埠公社现都大队办的学习班里,和同志们热烈讨论元旦社论精神。突然,外边有人高声喊叫:“供销社仓库失火了!”沈秀芹和同志们迅速跑到仓库门口,只见火焰正向存放柴油和木材的地方蔓延,国家财产和附近居民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熊熊烈火,沈秀芹抱起七八十斤重的沙桶,奋不顾身地冲进仓库,将黄沙倒在火舌上。就这样,她一次次冲进火海。烈火扑灭了,国家财产保住了,沈秀芹却因严重氮气中毒倒在地上。

“要血从俺身上抽,要皮从俺身上取,无论如何要把俺芹子救过来!”贫下中农含着热泪对医生说。

天妒英才,沈秀芹昏迷数次,最终抢救无效。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就把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

她犹如一只白天鹅,优雅地划过天际,清净而美丽。

成山林场场长姚洪锡说,沈秀芹精神是成山林场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成山林场也从过去一个生态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的贫困林场,发展成为了今天这样一个生态优良、林业兴旺、产业发达的明星林场。

“大姐是我心中那盏灯

有个榜样,就不会倒下”

在小妹沈秀英的梦里,大姐芹子有多少次活了过来。“她是我心里的那盏灯,有个榜样,就不容易倒下。她很爱国,很爱人民,更加爱党。我们这个社会,很需要像她这种境界的人。”沈秀英说。

大姐的这种精神,小妹沈秀英传承了下来。她时时刻刻以大姐为榜样。当兵的时候,无论多苦,沈秀英总是咬着牙拉练,后来,她又考上了大学。“我38岁上的大学,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孩子已经上二年级了。即便上卫生间,我都在布兜里画着英语单词。”在大姐的感召下,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大姐如果活着,今年应该80周岁了。她一点福也没享。在家里,有好事她就让给了我们;在外面,有好事她就让给了别人。”聊起这段故事,沈秀英的眼中满含热泪。

如今的成山林场,成为了海边的防护林。图为成山林场北部的大海。

如今的成山林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超95%。这与沈秀芹留下的精神财富分不开。

历史并非铺满鲜花的坦途,人生之路上不能失去这种精神。沈秀英说,沈秀芹精神,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忠诚,朴素,关爱,奉献。这些东西对于党,对于人民,对于事业都是非常宝贵的。而对于当今社会来说,这样宝贵的财富要重新捡起来并且发扬光大,捡起来,传下去,再难也得做。

如今,每逢过年,小妹沈秀英家里都会挂上大姐沈秀芹的大照片,她给大姐放上鱼、肉、水果等各种好吃的。在她看来,既然大姐生前没吃到好吃的,没怎么享福,那家里有啥好吃的,她都会想着让大姐吃上,用这种方式寄托自己无边的哀思。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 通讯员 姚洪锡 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