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报纸头条|红色文化“活”起来!沂南182处革命遗址给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2021-06-07 09:08:5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车子在沂蒙山中穿行,进入沂南县境内,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遗址等182处革命遗址散布乡间。走在路上,一侧头,不经意间就可能看到一处红色遗址。

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淀了沂南的历史财富。如何将这些资源活化并生动起来,进而转化为革命老区发展的新动能?成为沂南开发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课题。

临沂大青山突围战和抗大一分校旧址。

红色遗址遍布乡间

穿行在沂南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你行走在一个巨大的红色博物馆中,到处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遗址。

“这182处红色遗址,仅是已查明并登记过的。这里面有国家级红色革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4处。”5月30日,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袁俊国介绍说。

沂南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苏鲁边区省委、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等曾长期驻扎沂南,全县先后有30余万人次参军支前。老一辈革命家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都曾在沂南战斗和工作过。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沂南一个不起眼的小街小巷,都能找到红色遗址,与之关联的名字大都如雷贯耳,让人肃然起敬。”说起沂南的红色文物,袁俊国非常自豪。

不过,旧址大部分是石屋或土房,时间的洗礼造成建筑物风化、剥蚀、塌毁、破损等损坏现象较为严重,急需抢救维修。于是,一场新时期的“红色保卫战”在沂南拉开了序幕。

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打响“红色保卫战”

近年来,沂南县积极落实红色革命遗迹保护工作与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自然资源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成立了正科级文物保护中心和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中心,将各部门、各乡镇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以强有力的措施保护好红色革命文物。

依托红色文化,沂南先后建设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等一批红色革命纪念地,沂南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保护红色遗址在沂南已深入人心。孙祖镇东常庄村有抗大一分校遗址、徐向前旧居等多处红色遗址,均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8月13日,沂南突遭暴雨袭击。凌晨4点,20多名村干部和村民跑到抗大一分校遗址,有的舀水有的砌防水墙,大家齐心协力把涌进屋内的水排了出去。第二天,村里出资3000多元,定制了一个钢瓦板的屋顶,把房子保护了起来。

徐向前旧居,是村民的住宅,镇上每年出资修缮。

代庄社区依托红色资源建起旅游度假区。

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立足红色文化优势,怎么才能走出自己的区域特色,让红色文化成为可持续性产业?

沂南县以旅客参与体验为抓手,投入7.8亿元,打造了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建设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大大地提升了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仅红嫂家乡旅游区每年接待各级爱国主义团队3000批次以上。

沂南县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把红色元素融入旅游业态,将纳军鞋、唱红歌、烙支前煎饼等20余红色元素活化,为游客提供了可参与互动的业态。开展非遗进景区,剪纸、面塑、柳编等非遗项目融入红色元素,创作了《沂蒙红嫂》等系列红色文创产品,丰富红色文化呈现形式,依托红嫂家乡旅游区打造红色演艺、红色实景剧,通过场景再现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

沂南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经济结构,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年老区妇女纳军鞋,现在村里建起布鞋厂。图为代庄村的制鞋车间。

孙祖镇代庄村,地处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借着红色旅游,代庄村建起了度假酒店、办起了农家乐。32岁的刘赛赛则搞起了旅游特色食品生意。“我注册了品牌,出售山楂条、猫耳朵、粟米条等休闲食品,每年纯收入10万元左右吧。”

眼下,刘赛赛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下一步我想开烘焙店,增加食品种类,扩大销售渠道。”而酒店里的厨师、客房服务、餐饮等多个岗位,又帮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通讯员 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