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带100公斤沂蒙煎饼直播进藏,“生产队”的煎饼香飘全国

2021-04-08 16:48:1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随着鏊子的转动,王丽芹用竹耙子把刚舀上来的粮食糊子摊铺开来,氤氲的蒸汽夹带着诱人的粮食醇香随之在“生产队”的车间内弥散开来……

“我们生产队生产的煎饼,没有任何添加,所以闻起来特别香,吃起来口感也格外好,现在是供不应求。”“生产队长”曾永颇为自豪地介绍说。

曾永(左二)在“生产队”煎饼生产车间内。

曾永,临朐县辛寨街道朱家峪村党支部书记,也是“鲁农家庭农场煎饼生产队”的负责人。据他介绍,他们村的“煎饼生产队”虽然建队时间不长,但已成为村民就业、集体增收及全村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

“山连山,坡连坡,收庄稼要数窝”的窘迫得变。朱家峪村地处大山腹地,属于典型的山区村,“山连山,坡连坡,收庄稼要数窝”,是这个村真实的状况。加之村民种薄地也是常年单打独斗,所以收入少得可怜。

“2015年,我回村干支书时,这个职位已空缺了两年。”曾永说。回村前,曾永在外承包工程做装修生意。但当面对家乡的窘境和乡亲们期待的眼神时,曾永权衡再三,最后决定回村挑重担,当年他34岁。

如何改变现状? 2016年,曾永带着村“两委”成员到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学习请教,并根据本村实际,确立了种植“绿色、无公害”作物的发展路径,开始发展谷子、薏米、蜜薯种植,并随后成立了鲁农家庭农场。经过精心种植管理,600多亩的种植基地,当年收获了20万斤谷子,40万斤地瓜和7万斤薏米。

村情、疫情“逼”出致富产业。眼看日子越来越好,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下打乱了村里的发展计划。“粮食不好往外卖,村民也都宅在家里不能外出,连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曾永说。怎么办?当看到村里堆积如山的杂粮时,他眼前一亮——摊煎饼,既可就地转化粮食,又能给村民找到事干。

“当时我想方设法对接了一个煎饼出口企业,重金购买了他们的配方。”曾永说,当年2月开始筹备,3月份便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煎饼生产车间,购进8台煎饼机、3盘石磨、1台蒸车、2台封口机,同时开始招募人员,调试机器,进行试运营。

“招募令”发出后,不少村民都来报名,为便于组织、培训和后续生产,根据煎饼制作特点,村里在家庭农场内部成立了“煎饼生产队”,将过去的单打独斗变为分工明确一起干,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队”里煎饼格外香,“队长”直播带货分外忙。煎饼生产出来如何卖出去?向熟悉的朋友推荐,通过网络直播带货……为彻底打开销售渠道,曾永实施了一个大行动:当年5月21日,他将村里的工作暂时交代给其他村干部,自己带着密封袋封装的100公斤煎饼和母亲揉好的香椿咸菜,开着一辆二手夏利车,一路挺进西藏,沿途宣传沂蒙煎饼。

曾永(中间戴墨镜者)在进藏途中与路人分享煎饼(资料片)。

“这次去西藏,我是全程直播的,一是提高我们煎饼的知名度,把我们的煎饼推向全国,二是向网友推介我们的好山好水好粮食。”曾永说。往返21天的旅途,全程9000多公里,曾永得到了临朐老乡、户外团体、热心网友等两万多人的关注,仅抖音平台就涨粉5000多人,如今已经超过3万人。

行程结束后,沿途品尝过煎饼的驴友、网友等纷纷下单。在“队长”影响带动下,目前“生产队”里的队员们对直播是驾轻就熟,煎饼生产车间也成了直播间。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北京、上海、云南等地的客户纷纷下单订购煎饼。“青岛一家电商企业已跟我们谈的差不多了,我们给他们加工煎饼,初步定价是90块钱一斤。”清明节前后,尽管曾永要改造直播间、建新厂房,忙得不可开交,但他觉得忙得很值,“煎饼的醇香已从生产队飘到全国各地了,我们要尽快扩大生产规模。”

生产车间也是直播车间,村民们一边制作煎饼,一边进行网上直播推介。

一张煎饼蹚出一条乡村振兴路。40多岁的王丽芹是朱家峪村村人,因身体有残疾,干不了重活,自从在村里“煎饼生产队”上班后,平均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个收入,放在过去,她是连想也不敢想。曾永介绍,村里的煎饼产业,已带动村里近80人就业,其中有近20人在车间加工煎饼,60多人在农场里忙活着种粮食。

村民王丽芹(右一)正在和“队友”们一块在车间内工作。

“县里对我们的产业很支持,目前总投资200多万元的新车间已建好了, 50多台煎饼机也即将安装,到时我们生产队一天可加工20吨粮食的煎饼,村民和集体收入就很可观了。”曾永高兴地说,“县商务局还在我们在村建了电商服务站,全力支持我们进行直播销售,我觉得通过摸索,我们找准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路。”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 通讯员 刘永哲 刘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