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建起蛋鸭养殖农场,农业生态、农场产业“双循环”,怎么做到的?

2021-04-01 10:46:5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3月26日中午,和煦的日光,将商河县郑路镇新泽家庭农场养殖大棚地面上的麦秸,晒得暖暖的。大棚内的蛋鸭,正值产蛋高峰期,吃饱喝足的它们此刻格外悠闲,或沐浴着日光原地趴窝、或三三两两来回踱步,还有的一头扎进大棚一头它们最钟爱的“游泳池”划水嬉戏...

目前新泽家庭农场共计投入使用了24个养殖大棚,而每一个养鸭大棚内,都配备着这么一个“游泳池”。游泳池内,清水源源不断流入,溢出池边的废水进入管道之中。农场负责人沙克星向记者透露,蛋鸭作为水禽类,要想提高产蛋量和蛋品的质量,就必须能让其“畅快地洗澡划水。”

24个养殖大棚,5万多只产蛋鸭,日产鸭蛋6000多斤以上,高产量带来的是“游泳池”溢出的大量废水。

这些“废水”最后都排到哪里去了?顺着地下铺设的管道,记者发现溢出游泳池的水最终都进入到了一个个大池子之中,这是农场自建起来的沉淀池。

沙克星告诉记者,大棚里出来的废水中氨等元素都是超标的,因此先需要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沉淀池中的废水,会进行脱氨等技术处理,经过处理后,“泳池水”就有了使用价值:一部分用来养鱼养虾,另一部分可以用来种植海水稻等,正是在这些水的“穿针引线”下,整个农场走出了一条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50亩海水稻试验田已划定种植区域,计划今年6月份开展鱼、虾、稻立体种养,实现一田多收。”沙克星说,养种结合,一水两用,养殖业生成的废弃物可以有效还田加以利用,形成有机肥料提高农业产量,打造有机农业,形成良性循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再次被利用,整个农业生产链实现了吃干榨净,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沙克星形象的介绍着。

而在做循环生态农业之前,这个农场地因为是盐碱地,粮食产量一直不高。郑路镇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流转土地建起循环农业,村民们不但有了固定的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在农场打工。目前就有附近的20多个村民在农场内打工,随着农场未来的扩展,还将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农场内实现了生态循环,在产业链上,农场鸭蛋产业链也实现了外循环。

农场与全国各地多家上下游公司实现合作,农场的鲜鸭蛋可以通过上海以及乳山市的食品公司进行深加工,销往全国各地;同时“老鸭”会被销售到禽畜市场,一部分老鸭屠宰成白条鸭,可以返还到农场进行深加工再销售。农场生产的种蛋,通过一家专业合作社的孵化,孵化后的鸭苗一部分销往各地,一部分将直接回购到农场,继续养殖产蛋。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郑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