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吾乡征文|表叔的戏班,韵味十足

2021-02-13 10:04:09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除夕夜看电视春晚,换台时,只见屏幕上一个穿着大红唐装的老者,手捧一把系着红绸子的唢呐,正随着吹奏的《步步高》夸张地摇头晃脑,样子很像一向诙谐幽默的老表叔。我看了一眼台标,确定是我们市的节日新闻,便认定这位吹唢呐的老人一定是老表叔无疑。

只因老表叔自幼跟随我父亲学习拉二胡吹笙箫,后来又认我二哥为义子,依照乡俗,我便称他为表叔。老表叔不光吹拉功夫好,扮相唱腔也十分了得,连续多年,镇上搞文娱演出,他都是总导演。据说,有一次镇上搞春演,他因为一句话惹恼了文化站长,彩排那天,站长就没有请他到场。在一出戏中,结果怎么也排不出“寂寞山乡夜,月出东山头”的效果。面对台下审看的镇领导,站长急出一身身冷汗,只好又把老表叔请来。表叔到场,二话没说,从后台拣了个空纸盒,在上面挖出个月牙型的窟窿,把调到照明状态的手机往纸盒里一丢,全场熄灯,让一名剧务人员用一根竹竿徐徐把纸盒挑起,他用二胡弄出各种虫鸣的声音……顿时,静得鸦雀无声的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为了一睹老表叔的风采,大年初一上午,我与几位朋友去拜访老人。结果,竟被一群穿着大红大绿演出服的高跷队与舞龙舞狮的队伍堵在了村头大街上。我一眼就认出那个连脖子都被油彩抹得粉白,两腮粉红,头上扎了黄头巾,走在队伍前头,双手高举大红绣球的表演者,虽然七十多岁的人了,但闪转腾挪的身段,仿佛是个四十上下的中年。向着他,我高喊了一声:“表叔!”鼓乐喧天中,他居然听出了喊声,并认出了我。于是,他朝锣鼓队摆摆手,吹打声立时停止。我充满歉意地向大家拱拱手。老表叔把手里的绣球交给另一个人,叮嘱了几句,于是,演出队伍又在鼓乐喧天的声音中舞动起来。

老表叔把我们引到路边一个茶摊前坐下,每人给点了一大碗“发大财”热茶。我看了一下,里面冲泡地是红枣、龙眼、连翘花。这是当地传统的过年待客茶。然后,老人家就跟我们摆起了“龙门阵”。

这几年,村民家家户户盖起了小别墅,一半的人家买了小轿车,不愁吃不愁花了,可天天看着电视上的各种娱乐节目,还是觉得日子缺点什么,心里空落落的。村上的几个老人在村民文化大院搓够了麻将,年轻人打烦了“够级”,老太太们玩腻了门球,思来想去,终于找到了那个缺失的东西:传统文化。于是,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大家一致推举老表叔挑头,成立传统戏班。村里给了启动资金,购买了锣鼓家什,置办了演出服,几家经商办厂的企业捐助,添置了音响,一个像模像样的戏班子就这样成立了。

老表叔指着远处的表演队骄傲地说:“你们刚才看到的那些演员,年龄最大的比我还大两岁,都快八十了。最小的也快五十了。他们化了装,小伙子大姑娘都不换。”尽管表叔说得有些夸张,可也一点不假,刚才走过的那一群扭腰出胯、风姿绰约的划旱船、踩高跷的队伍,我还真以为是一帮年轻人呢。

一位朋友见老表叔谈兴甚健,就请求老人能不能现场给表演一出。老人爽快地说了一声“好”,随之双手一拱,突然来了一句道白:“诸位——,献——丑了——。”居然是韵味十足的柳琴调唱白。

在一阵掌声中,老表叔一边用嘴当琴,一边双手打着节拍,字正腔圆地唱起来:

“啷——,啷——,

啷格哩格啷——。

春光无限哎,大地那么地个新,

十四五规划哎——,那个么暖人心:

咱农民的日子年年好呀,

好比那甘蔗——,节节那么地甜——”

……

“啷——,啷——”

老表叔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在他的示意下,几位朋友也手舞足蹈,一块打起了节拍。

(孙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