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扫帚年产值6000万!他们这样解决村内产业起伏、恶性价格战等难题

2021-01-29 13:05:3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但在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前曹村,扫帚加工户们依旧干得热火朝天,忙着赶制订单。随着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成立,在环境整治等利好条件加持下,“绑”扫帚这一村里的传统产业逐渐打开销路,与各地环卫部门、清洁公司等建起了合作关系。目前整个前曹村一年能生产扫帚200多万,为村民“扫”出一条宽阔致富路。

提起村里做扫帚的历史,前曹村老手艺人刘洪开向记者娓娓道来。大概是明朝洪武年间,祖先来到这里定居,当时有一位村民的媳妇是南方人,她会绑扫帚,两口子靠这个手艺干起了小买卖,后来儿子闺女成家后也都跟着绑扫帚,再后来又传给了亲戚邻居。随着时间的推移,绑扫帚的村民越来越多,一直持续到现在。

“现在都用车皮往这边拉原料,半挂车往外运,和以前小家小户加工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刘洪开告诉记者,以前竹子都不打叶,现在竹子枝上叶子都要修剪干净,而且扫帚把也修剪得光滑,整个扫帚制作也越来越精细了。

修剪分类、铺开枝条、铁丝绑定……作为目前还不能机械化、纯手工的行业,“绑”扫帚成为前曹村的传统支柱产业,但扫帚产业的发展也曾进入过低谷期,一度出现了产业萧条,村内很多优秀年轻人外出谋生。实行联产承保责任制后,前曹村各家各户都开始“绑扫帚,产量也提升了,但是盲目生产又造成了产能过剩、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加工户之间甚至打起了价格战。

“很大原因在于销路不畅通,以往都是卖给周边区县的小商小贩”,刘洪开老人亲身经历了这些年产业的起伏,总结下来就是今年扫帚赚钱了,明年产量过剩,价格又下来了……这么反反复复,最后村民们白忙活,赚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外出打工赚得多还省心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2017年底前曹村成立了扫帚加工合作社,前曹村党支部书记刘维波告诉记者,合作社首先实行“原料统购产品统销”,把扫帚价格提高,同时合作社对扫帚价格进行兜底,村里内部不再打价格战。

“我们还改进了加工设备,最后“绑扫帚的环节用上了电机设备,普及到各加工户,降低劳动强度。”合作社理事长刘法诚介绍道,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扫帚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以往进入腊月后,村里就闲下来了,加工户早就没有订单了。现在不一样,订单满满的,都要排到一周之后。”

提到如何打开销路,合作社的成立让他们迎来了新的转机。靠着合作社,现在村里的扫帚主要销往各地环卫部门以及清洁公司,并且很多都签了常年的供货合同,而以往这些销售渠道,村里的个体加工户是很难打进去的。“正是有了合作社这一平台,统一进行投标,统一制定质量标准,让村里加工户们摆脱了小商小贩的依赖性,直接对接了全国的市场。”前曹村党支部书记刘维波介绍说。

合作社成员们在加工扫帚。

合作社成员们在加工扫帚。

每个加工户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户,在保证满足自己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如果合作社有了订单,就按照质量要求找加工户进行加工……刘法诚详细介绍着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现在合作社的订单常年处于饱和的状态,除了潍坊周边县市,还发展到了青岛胶州、烟台龙口等地。

“扫帚作为易耗品,一个月下来就需要换一把,这让市场处于不饱和的状态。”刘法诚告诉记者,整个前曹村一年能生产扫帚200多万,产值在6000万左右,最远可以销售到内蒙古赤峰以及东北地区。

村里有43户加入合作社,解决了村内的就业问题,80%以上的村民可以实现村内就业。“干竹枝子分类的一个月收入4000元左右,绑的一个月能赚到5000元左右。”刘维波说,两口子都干的话一年下来纯收入能达到10万元,而且不耽误农活,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也不耽误照顾家里老人。

合作社发展了,村集体的收入也高了。对于扫帚产业的未来发展,合作社也有着自己的规划,现在市场供不应求,产能跟不上,他们计划着建设产业园,复制产能,建立培训机构,让更多有意愿的农户加入到这个产业之中一起致富。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郑希平 通讯员 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