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记黄河滩⑥|“没想到这辈子能搬出来!”离开滩区的第一个“暖冬”

2020-12-21 11:55:2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12月4日,阳光斜射在客厅的茶几上,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常盛社区,41岁的开河村村民吴玉霞坐在沙发上,翻看着手机里的老照片。

“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从滩区搬出来住上楼房。”吴玉霞很是感慨,今年冬天,是她在新家里度过的第一个“暖冬”。

黄河滩区,是黄河奔流入海之前留给人类的最后一道难题。作为淄博市唯一的沿黄县,2017年10月,高青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正式启动,常家镇、黑里寨镇、木李镇3个镇17个村1443户5275人,全部以外迁方式进行安置。

高青县常家镇常盛社区。

穷窝——

搬出来的梦想实现了

今年春天,常家镇开河村200多口人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滩区,搬进了县城边的常盛社区。

常盛社区是高青县第一个完成整建制搬迁的社区,在这里,住着还有同样饱受水患困扰的五合庄村村民。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这是伴随每个滩区人的苦难循环,几乎耗尽了他们一辈子的心血和积蓄。

五合庄村村民李建喜今年已经80岁,在滩区生活了一辈子的他,从没像现在这样踏实过。

“只有住到黄河边的人,才知道水来得有多猛,其他人很难体会到这种感受。”李建喜说,“收入不多,盖房占了很大一部分。不盖又不行,指不定下次来水就得淹了。这么多年下来,都不知道塌了多少房子了。”

村里老人回忆,1976年发过一次水灾,整个村庄被淹,庄稼颗粒无收。1996年大水漫滩,村台高了房子没事,但庄稼全淹了,还是没有收入。

“那一年我在县城里读书,进出村成了问题。”吴玉霞说,“到处都是水,看不见路,回家还得坐船。”

开河村是常家镇离黄河最近的村子,也就一、二百米的距离。祖祖辈辈守着全村仅有的300多亩地,人均收入远低于滩区外的村子。五合庄村挨着开河村,同样与黄河比邻而居,村南有一条坎坷的乡间路蜿蜒通往堤外。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两个村子与世隔绝,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一直困扰着村民。

地处淄博市北部的高青县,面积831平方公里。黄河过境47公里,滩区内土地面积6.85万亩,流经黑里寨镇、青城镇、木李镇、常家镇、芦湖街道办事处5个镇(街道)。

高耸的黄河大堤如同一条延绵不绝的屏障,将富裕与安详挡在外面,将贫穷与闭塞牢牢地禁锢在堤内。

搬出滩区,新建家园,是几代滩区人上百年来渴望但又难以企及的梦想。

而在今年,这个梦想实现了。

新生——

“身”暖“心”更暖

吴玉霞在一所幼儿园当老师,每天先给家人准备好早餐,再骑着电动车去上班。搬进新房半年多的时间,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120平米的新房干净整洁,一家四口人住在这里。墙上挂着温度表,显示室内温度23度。

“房子面积是根据人口来的,每口人40平方。而且房子都是简单装修过的,一些生活家电人家都给配好了。”吴玉霞说,“我家的老房子还评估了14万,又自己精装修了一下,还买了些家具。”

吴玉霞收拾新家里的卫生。

吴玉霞的丈夫王桂永在县城一家企业打工,两个女儿都在县城里读书。常盛社区就在高青县城边上,搬过来之后生活、工作都方便了很多。

“之前上下学不方便,孩子都住校,现在能天天回家了。”吴玉霞说。“楼下就有超市、卫生室啥的,生活比原来方便多了。”

这样的“新生”,外人看来再平凡不过,但对滩区群众来说,确实幸福感十足。

自2017年山东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全面启动以来,高青县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有关部门指导支持下,围绕“迁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总体目标,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压茬推进,努力使滩区群众在搬迁安置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确保滩区群众与全县人民共同迈进小康社会。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高青县坚持高标准、严管理,将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按照阳光工程、廉政工程、安居工程标准打造,外迁安置社区向镇政府驻地和县城集中。

3处外迁安置社区选址分别位于城市规划区、城镇驻地、中心村,社区周边幼儿园、学校、卫生院、超市、车站配套齐全,方便群众就业生活。同时,安置住宅楼采取“6+1”模式、带电梯,可办理不动产权证,最大限度增加搬迁群众财产性收入,受到了群众欢迎。

今年是第一个“暖冬”,一说起“供暖”,67岁的张现英就笑得合不拢嘴。

“家里用的都是地暖,比暖气片强多了,不占地方,还舒服。”张现英说,“在老家的时候生炉子,劳力不在家自己就安不上炉子。冬天的时候买上1000多斤炭,烧不下一年来,还不舍得多往炉子里放。搬到这里来,孩子们也放心了。”

在砖瓦房住了大半辈子,搬进新房的张现英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没事儿的时候去广场上和老友们聊聊天、晒晒太阳,想干活儿的时候还可以在近处打打零工、做做绿化,每天乐呵又精神。

“有暖气、有电梯,还有广场能活动聊天,现在人家都说咱生在黄河滩区的有福了。”张现英说。

“我这个社区一共有400多户,以前在老家大部分都是土炉子取暖,到了社区以后集体供暖。同时我们社区还有1200平方的党员活动中心,配套设施很好,娱乐、卫生、图书馆,还有配套的小学中学都隔得很近。这个社区里面的老人们,身体温暖了,心里也温暖。”常盛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京信说。

滩区群众在社区图书馆里看书。

土地——

集中流转,发展特色产业

离开生活了半辈子的滩区,吴玉霞心里有期盼,也有留恋。

搬走之前,她用手机在村里拍了很多照片。有村里道路的,也有自家老房子的。随着开河村旧宅拆除完毕,这些都成了她的回忆。

吴玉霞手机拍摄的老房子照片。

即便是搬上新楼以后,吴玉霞还是经常会回村看看。除了在村头的堤坝远远看看村子,还回去看看她流转的50多亩土地。

常盛社区在县城,离开河村有20多里路。来回种地不方便,去年秋收之后,村里以每亩地700元的价格统一流转,由村里几户有意愿的种植户承包种植。

“地总归是有人要种的,我们几户商量了一下,就把村里的地流转过来了。今年的粮食价格还不错,收成也可以,效益还比较可观。”吴玉霞说。

高青县根据黄河滩区实际和特点,加大滩区土地流转规模,聘请专业规划第三方编制高青县沿黄产业发展规划。与龙头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居民迁建的基点和保证,为外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在社区工程建设的同时,土地流转合同、招工合同、技能培训等协议政策已摆在搬迁群众的面前,实现搬迁入住和就业创业无缝衔接,既让群众住上好房子,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搬迁群众“迁得出、住得好、过得好”的夙愿。

木李镇引进山东得益乳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循环奶业基地项目,借势村居规模调整、土地“三权分置”,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高青样板。

通过村居规模调整,17个迁建自然村合并为3个行政村,合并后村党组织领导力进一步加强,以村集体为主体推行“三变五合”改革,集中流转滩区耕地进行产业化经营,优先供给得益乳业公司作为玉米、苜蓿种植基地,在改变群众倚靠土地吃饭生活方式,增加群众固定收入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也进一步增强。

新建的社区距离得益乳业2公里,真正实现滩区群众家门口就业。得益乳业公司为黄河滩区迁建群众提供千人用工岗位,人均工资预计每月3000元。奶业基地项目涵盖农业种植、规模养殖、加工物流、观光文旅等农业全产业链,周边配套需求高,创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就业,成为乡村振兴“人才”储蓄池,也趟出一条以公司为牵引,以产业促振兴,以项目带动农产品品牌升级,推动周边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集中连片的黄河滩贫困区曾是乡村振兴、脱贫奔小康的短板和洼地,如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实现双推进,迁建安居与就业增收实现双突破,翻开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戎宁 通讯员 王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