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记黄河滩②|搬上这个最大村台,生活方式变了样,村民和集体也有了增收渠道

2020-12-15 14:59:25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11月30日,鄄城县旧城镇三合村村台迎来最后一批入住的居民,至此,来自周边6个村的6526名滩区村民全部搬进新居,开启了新的生活。

这个村台是山东黄河滩区迁建中已建成的最大村台。

村台建设顺利完工

滩区群众如期住进新家

“原来担心新房子里会冷,没想到比原来老房子要暖和。”11月中旬,刚刚搬上三合村村台的毛洼村村民孟庆月说。

11月下旬,气温骤降。搬家新家10多天的老孟,对房子很满意。

老孟的新家,上下两层,白墙灰瓦,砖红色门楼。

三合村村台的新居,全部统一风格,分36平方米、72平方米、108平方米、144平方米4种户型。

二层小楼不仅看起来气派,配套设施也很齐全,住起来更舒适。外墙加装了厚厚的保温层,绿色节能,冬暖夏凉。在室内,水、电、地板砖、卫生洁具全部齐备。村民们不用装修,只要把东西搬进来,就可以实现“拎包入住”。

鄄城县旧城镇毛洼村村民孟庆月对刚刚入住的二层小楼很满意。

自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后,黄河夺大清河入渤海,改道形成了滩区。

鄄城县滩区面积132.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8%;滩区耕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7%。

滩区群众世世代代以来,一直面临居住、出行、就医等诸多难题,尤其是滩区建房难以摆脱“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命运,生活相对贫困。

“黄河滩,黄河滩,洪水一来,房就淹;媳妇窜,孩子窜,窜上大堤,保平安。”一首口口相传的民谣,道出了滩区群众的辛酸。

尽快让滩区群众彻底摆脱水患,实现安居梦,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答题。

鄄城县的黄河滩区迁建,涉及李进士堂镇、左营乡、旧城镇、董口镇4个乡镇 49个自然村12949户41493人,涵盖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易地扶贫搬迁、村台建设和居民外迁四类项目。

今年7月,采取易地扶贫搬迁、居民迁建试点和居民外迁建设安置的23599人已全部如期搬迁。

鄄城县在滩区内就地就近建设了三合村、大邢庄、七街、安庄4个村台社区,全部位于旧城镇。这4个村台在2018年6月完成淤筑, 2019年10月开工建设村台安置房工程,今年9月29日,三合村村台正式开始搬迁,成为第一个搬迁的村台。

第一批入住三合村村台的王庄村村民王乃亮,今年71岁,他记得,1958年,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9岁的他坐着由房梁、麻绳做成的木筏,与家人一起用手划水登上了大堤。

“前些年,黄河发水是常事,房子是建了塌、塌了建,种的庄稼常常被冲走。”

去年交购房款时,孟庆月一家交得比较早,获得了较早选房的机会。他特意选择了村中心文化广场北面的第一排。站到天台上,视野很好,村台中心活动广场一览无余。

三合村村台新居全貌。

“暖气片也给俺们提前安装好,要是天再冷了,可以烧烧暖气。家里还有空调和电暖气,取暖方式多着哩!”搬进新家,不仅实现了安居梦,更让老孟高兴的是,冬天屋里暖和了,上二年级的小孙子写作业时,不会再冻得手冷了。

随着三合村村台最后一批群众完成搬迁入住,旧城镇22个自然村5721户17894口人搬迁全部完成,搬迁任务如期完成。

滩区百姓们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新房子,彻底告别了被洪水困扰的生活。

搬上村台

村民和村集体都有增收新渠道

原来滩区群众建房,需要先把房台垫到几米。高成本建房和频繁建房,是滩区致贫的重要原因。

如今,滩区群众搬进新村台。从“房台”到“村台”,一字之差,折射的不仅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居住条件的改善,也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优化提升。

三合村村台全貌。

搬到三合村村台的6个村庄,共同成立了六合社区。

搬家后,孟庆月在社区找到新工作,当起了保洁员,每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很多村民也在村台上的创业车间实现了就业。

走近文化广场近旁的创业车间,30多名妇女正在忙碌,有人在拉发,有人在把假发缠绕在木棍上……这是一个发制品加工车间,由鄄城县一家工艺品企业负责运营。

村台上的创业车间,11月下旬刚刚开业,目前还在招工。据介绍,只要有工作能力的村民,都可以参加,不受年龄和时间限制。熟练工还可以拿回家操作。

在三合村村台,配备了2个创业车间。旧城镇的其他3个村台,也同样都配备了创业车间。

搬上村台后,村民实现了就地就业。

“现在村台上有两个大型超市、两个创业车间、一个酒店。每年租金至少40万,都归社区集体所有。有了这笔钱,村民不用交物业费了。”说起以后村里人的生活,王庄村村支部书记郭保荣说。

目前,鄄城县黄河滩区4.1万名群众已经告别“水窝子”,全部搬入新居。在村台建设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定下了“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创业车间让群众不用出社区,就能实现就近就业。

此外,高效生态农业项目也是今后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毛洼村村干部范福华介绍说,随着村庄搬迁完毕,接下来,村庄将进入复垦阶段。

“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土地租金能增加村集体收入,村民还能到园区打工增收。”范福华说。

王庄村的王显峰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他打算承包王庄村复垦后的200多亩地。“以后咱也请专家给支支招,看适合种什么、怎么种,农业还得要靠科技来当家。”

黄河滩区生态环境良好,鄄城县正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期,规划建设高效生态农业项目,发展有机中药材、黄桃等农产品种植。这样农民不仅会有土地流转收入,还有一份务工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开启新生活

不忘留住滩区历史记忆

11月30日,三合村村台上的六合社区小学正式开学,450多名滩区孩子搬进了村台上的新学校。

六合社区小学校长陈立云表示,新校园硬件设施和师资条件能达到省级二类标准,能充分满足社区学生的上学需求。图书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现在正在陆续引进,孩子们非常高兴。

孟庆月说,原来每天都要骑着三轮车,接送孙子上学。“上午下午各接送一趟,要是赶上下雨下雪天气,那就更麻烦。”

毛洼村的孟大姐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因为每天要接送孩子,不能外出务工。随着村台上创业车间的投入使用,她找到了新工作。她说,现在从学校到家只有二三百米的距离,孩子每天都能自己走着回家。抬头就能看到孩子,非常放心。

今年秋季起,滩区群众开始迁入新居。

鄄城县所有村台都配备了标准卫生室、幼儿园、完全小学、服务中心等设施,让老百姓不仅住上好房子,还能享受全面、优质的社会服务。

对迁建后的社区,鄄城县通过“送电影下乡”、秧歌舞比赛等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导健康向上正能量。同时,探索建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组建物业管理服务队,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制定物业管理意见,逐步实现迁建社区管理科学、有序。

为了给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这项重大工程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鄄城县在三合村村台专门建设了鄄城黄河滩区迁建纪念馆,展览馆以“中国梦”为主题串联起“治黄逐梦、同心追梦、蓝图绘梦、乔迁圆梦”四篇章,在展现鄄城县黄河滩区迁建,反映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巨大成就的同时,完美融合黄河文化和刘邓大军渡黄河等红色文化,激励人们感念党恩,在党旗引领下共同奋斗、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刚刚搬进新家,孟庆月家里还未完全收拾妥当。但他早早地把一张全家福挂在墙上。这是搬迁前,一家人站在老房子前的合影。他说,等打工的儿子抽出空来,全家人要在新房前再拍张全家福。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 通讯员 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