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泰安:“挑山工”精神续写担当和作为

2018-12-17 10:30:22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报

  前  言 

泰安北依济南,南临济宁,东连临沂,西濒黄河,辖泰山、岱岳两区,宁阳、东平两县,代管新泰、肥城两县级市。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又素有“五岳之首”美誉。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因此泰安取“国泰民安”之意。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从其悠久丰厚的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泰山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激励着一代代的泰安人在历史的大潮中勇挑重担,奋力前行。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亦步亦趋凌霄近,敢向天庭领风采”,筚路蓝缕40年,泰安人民秉承泰山“挑山工”精神和泰山“石敢当”精神,做好改革文章,紧抓开放机遇,敢担当肯作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突破。

励精图治40年,泰安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泰安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4亿元增长到去年的3585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几百元增至去年的15650元……一条条陡峭的上升线,勾勒出泰安经济社会4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也描绘出泰安人民生活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泰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走在前列、位次前移”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进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建设进程,奋力奏响泰安乡村振兴新序曲,全力谱写新时代泰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泰安“三美”是泰安的传统特色,是泰安的一张名片。经过40年改革开放,如今泰安有了新“三美”:泰安山美,绿满泰安,不仅守好了绿水青山,还铺就了金山银山;泰安水美,从依山而建到傍水而居,水文章里写满了生态与民生;泰安人更美,泰安儿女不惧艰险、脚踏实地,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敢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八盘”。


▲ 位于泰安市岱岳区的天平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上篇

泰安山美——

守护好绿水青山,

铺就出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说山,泰安有天然优势,壮丽雄浑的泰山不仅是泰安的名片,还是山东的名片。泰安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其中泰山、徂徕山为山东省第一、第二大国有林场,是山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森林氧吧。多年来,泰安人民用勤劳的双手逐步把泰安装扮成一个山水相依、绿意盎然的生态宜居城市。

山之美感染了整个泰安城。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泰安行署下发《关于印发〈泰山规划初步意见〉的通知》。在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山城一体,全面规划”的全域发展构想。至此,泰安拉开了以优化泰山生态环境为重点的绿色发展之路。

绿满泰安,

造就生态宜居城市

近些年,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而泰安人更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主攻方向,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以实现“绿满泰安”为目标,泰安的林业改革发展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早在2013年,泰安就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2015年,泰安编制了《泰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创森”绘制科学蓝图。按照“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山水林田湖共同打造”的建设原则,2013年-2015年,泰安市各级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通过实施绿色围城、绿色伴山、绿色绕水、绿色乡村、绿色网络、绿色富民六大工程,每年造林面积都在20万亩以上,“创森”期间全市累计造林61.5万亩,年均造林面积是创建前的2倍。2015年11月,泰安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6年以来,为全面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泰安开始实施“绿满泰安”行动。泰安市林业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杨龙介绍说,这一时期泰安集中开展了“城区绿色空间、荒山绿化攻坚、绿色廊道、森林镇村、河湖湿地景观林、破损山体植被恢复”六大生态绿化工程,着力推进公路、铁路、河流“三边”绿化、荒山造林、高效经济林开发、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和森林县城、森林乡镇、森林村居“三级联创”活动,城乡绿化的整体水平明显提升。2016年,泰安市林业局被表彰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去年,泰安完成造林面积11.1万亩,完成“三边”绿化822.75公里,新建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10.84万亩,新发展名优经济林面积5.6万亩,全市现有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1家。目前,泰安市有16个乡镇、86个村居创建为市级以上“森林镇村”,其中5个乡镇、25个村居创建为全省首批“省级森林镇村”。全市有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中国森林氧吧”3处;有森林公园28处;国家湿地公园3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在第十四届中国林交会上,泰安展品荣获金奖28个,金奖总数居全省第一。近日,新泰市作为县级市被授予“山东省森林城市”称号。

生态文明宜居的泰安基本成形。现在,泰安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67%,每年蓝天天数超过204天。泰安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正加快构建,预计全年接待游客670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突破7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5∶43.3∶48.2。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知名企业看中了泰安良好生态环境,纷纷落户泰安。

如今,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入选全国试点,被确定为拉动全省全局工作重大事项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泰安“位次前移、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正在逐步实现。

林业产业,

助力泰安乡村振兴

山美林茂,业兴人富,这就是如今的山城泰安。为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泰安编制实施了全市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中药材三个《产业振兴计划》,突出抓好名优经济林、苗木花卉、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五大优势产业;并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山坡耕地和丘陵薄地实施退耕还果还林,规模化发展大樱桃、核桃、桃、大枣、板栗等高附加值特色经济林基地,如今,全市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达170余万亩。

肥城桃迄今已有1100多年栽培历史,是泰安肥城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一张金色名片。多年来,肥城通过多种途径使肥城桃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目前,全市肥城桃面积共计10万亩,品种达到60多个;2017年肥城桃产量达到2亿斤,产值7亿元,亩均收益2万元以上。目前,肥城市形成了集特色基地、赏花品桃、加工销售、桃木工艺品研发、桃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中央桃行是肥城桃主产区之一,坐落于新城街道沙窝、东尚、西尚三个村。如今,在这里连绵起伏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桃林让人垂涎欲滴。“管理有专家,销售有顾问,种好了还有奖励,咱桃农有奔头!”在中央桃行,果农李恒元说,凡新发展肥城桃的,均能领取免费苗木和资金补助。原来,每年新城街道拿出50余万元,给500亩的培优园提供有机肥、豆饼等物资,减轻果农负担。

肥城市实施了肥城桃产业化经营,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共赢增收。目前肥城有各类龙头企业8家,协会、合作社18个,年销售肥城桃4500万公斤,加工肥城桃1500万公斤;还建成5个农产品电商平台,去年肥城桃网络销售量占总销量的四成。

为发展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泰安着力推进苗木花卉产业提档升级,打造了泰山花木城、观赏花木、松柏盆景、彩叶苗木、高档绿化苗木、名优经济林苗木“一城五区”的产业聚集区。目前,泰安苗木花卉总面积达42.5万亩,规模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泰山区被批建为“国家苗木花卉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此外,泰安还大力培植壮大林业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林业龙头企业达到400家;多模式推进林下经济开发,全市林下经济面积达46万亩,新泰市被列为全国林下经济基地县;“肥城桃”“泰山板栗”分别荣获山东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泰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全国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试点市”,新泰樱桃被评定为“全国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泰山区、肥城市被评为全国首批“互联网+经济林产品营销模式示范单位”。

林权改革,

踏步走在全国前列

近几年,泰安的林权改革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目前,泰安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71亿元;完成政策性森林保险参保面积110.5万亩,保险金额达12亿元;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730家;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12.75万户,总经营林地面积85万亩。

其中,新泰市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和省级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发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6月,新泰市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新一轮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继续开展试验任务。

得益于林权改革,如今新泰市羊流镇朝阳村村民刘培连一个月能拿2000多元的工资。6年前,朝阳村的地有一半是荒岭地,人均年收入才几百元。

新泰地处鲁中腹地,山区、丘陵面积达78.8%,素有“七山两水一分田”之称,是典型的山区。虽然新泰整体经济实力强劲,但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还是困住了不少人的脱贫致富梦。2015年初,新泰决心借势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带领山区老百姓走上发家致富路。

培育林业龙头企业、民营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林业产业,成为新泰带动百姓致富的路子。2012年开始,新泰“惠美农牧”在羊流镇陆续流转了包括朝阳村900亩耕地和800多亩荒岭地在内的2万多亩土地,建设百合花繁育基地和生态种养基地,带动周边6个村的1800余户群众走上致富路,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刘培连家的土地也流转了,每年除了能拿到2500多元的承包费,她还被公司聘为管理员,每月拿2000多元的工资。

借助规模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新泰市林业局先后鼓励规模经营业主流转土地20万亩,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能够拿流转租金、挣打工薪金、分入股“股金”、反包项目赚取“本金”。泰茶“良心谷”在偏僻丘陵山区发展2万余亩有机茶,带动周边近万名村民增收。

2016年,泰安国有林场改革国家级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验收组认为,泰安国有林场改革创造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泰安经验”,走在了全国前列,泰安市林业局被表彰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2017年底,原国家林业局对泰安实施的“智慧泰山”“引水上山”等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高度评价。继泰安市林业局被表彰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后,2016年新泰市又获此殊荣。

下一步,泰安将继续实施“绿满泰安”行动,集中抓好城区绿色空间、荒山绿化攻坚、绿色廊道、森林镇村、河湖湿地景观林、破损山体植被恢复“六大生态绿化工程”,抓好公路、铁路、河流“三边”生态廊道和大汶河水系生态林带建设。加快荒山绿化进程,力争3年基本实现宜林荒山绿化全覆盖。


▲ “村村通”工程火了肥城桃花节。

中篇

泰安水美——

挥毫五篇水文章,

滋润老百姓心田

虽说泰安山密林茂云丰雨沛,然而山却留不住水。改革开放的40年,泰安人民发扬泰山“挑山工”精神和泰山“石敢当”精神,让“天堑变通途”,使“高峡出平湖”,谱写了一篇篇治水用水的生态大文章。

说到泰安水利,就不得不提泰安的胜利渠。1978年,泰安迎来了两件大喜事,一个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另一个就是泰安儿女开山跨河修成了全长110华里的胜利渠。

为缓解泰安南部丘陵地区旱情,解决人畜吃水和灌溉用水难题,在改革开放之初,挖建胜利渠成了泰安农业发展史上的大工程。胜利渠途经岱岳区、泰山区、高新区10个乡镇(街道)、穿越8座山岭、跨27条河沟。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条完全靠人工挖凿出来的胜利渠成为泰安南部群众的生命之源。

胜利渠的修建,开启了改革开放40年泰安水利发展的序幕。

做好水安全保障文章,

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整体提升

旱涝交替是泰安市的一个显著特征,水资源短缺是泰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泰安通过完善骨干水网,加大雨洪资源开发力度,全力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办公室副主任冯林介绍说,从2009年到2014年,泰安连续五年实施大汶河综合开发,投资10亿元建成泉林、颜谢、汶口二号等6座拦河坝,形成静态蓄水8000万立方米、面积25平方公里的大水面,实现了泰安由“依山而建”到“依山傍水”跨越发展。以此带动,在全市境内大汶河及其支流上共建成大小拦蓄工程17处,形成水面40平方公里,静态蓄水1.2亿立方米,蓄水长度126公里,引领泰安经济社会发展走进“汶河时代”。

2018年建成蓄水的王家院水库,是泰安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第一座中型水库,水面面积3000亩,静态蓄水2000万立方米。新泰市田村、宁阳县月牙河2座小型水库也已扩容升级为中型,是全省水库除险加固后升级的仅有的2座水库,由此泰安大中型水库数量增至16座,改写了几十年来大中型水库不变的历史。

为做好水安全文章,构建全市现代水网,泰安已累计投资15.65亿元,完成了13座大中型水库、61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被评为全省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先进市;先后完成12条河流25个治理项目,治理河道265公里,新建和加固堤防141公里,工程质量、进度位居全省前列;建成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防汛无线宽带应急通信专网,构建起“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张地图”的全市水利渔业信息化平台,水利现代化雏形初步显现。

做好民生水利文章,

农村水利设施实现革命性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泰安把治水管水与民生相结合,全面开展农村水利建设和移民工作,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汶河,自东向西流经宁阳县北部。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宁阳县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磁窑镇堡头村建设了茶棚取水口、东引汶干渠,引汶水注入月牙河水库,重点供水该县东部区域,后来又重新改建堽城坝、西引汶干渠,拦截汶水重点供应宁阳西部区域。

位于宁阳县南部的乡饮乡,由于地质条件限制,缺水成为工农业发展的大难题。乡饮乡宁家庄村年过70岁的宁方旭说,有一次浇灌自家的5亩多地,竟然用了一个多月。

随着宁阳县多年来持续推进东西引汶干渠的维修改造与清淤治理,终于在2017年春天实现引汶水进乡饮乡,“这是30年来第一次,连续60天向乡饮乡供水超过2000万立方米。”宁阳县引汶灌溉管理局副局长颜红星说。因为有了水,去年宁方旭大爷家的粮食亩产也翻番,由600多斤增长到1200多斤。

据了解,围绕引汶调水工程的实施,宁阳县建设了堽城坝灌区、东引汶灌区和月牙河水库灌区,三大灌区覆盖了全县近90万亩基本农田中的60多万亩。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泰安就没停止过农村水利建设。2009年以来,泰安6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在全省绩效考核验收中连年评为优秀等次,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8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5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1.2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36万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9091万元,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618;岱岳区、肥城、东平被评为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新泰被评为省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有力带动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蓬勃发展,为泰安粮食产量连年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

此外,泰安还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累计投资4.79亿元,改善了111.87万人的饮水状况;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泰安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万人以上规模供水覆盖率50%。此外,市、县两级累计落实移民资金34.04亿元,完成移民项目2322个,东平湖特困移民纳入国家水利移民避险解困试点。

做好生态水利文章,

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水利生态就是民生福祉。近年来泰安不断转变治水理念,以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以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创建为重点,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今年以来,新泰市西张庄镇西白沙村水产养殖户老范,经常在自己的鱼塘范围的河道“巡视”一番。若发现河边有垃圾,他就拿出手机拍照片,上传到村级河长,自己再将垃圾收集到固定垃圾站。老范上任河长半年以来,在他的记录本上,清晰地写着每天巡查河道的情况。目前,新泰市99条河湖构建了市、镇、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设立了2名总河长、9名市级河长、57名镇级河长、537名村级河长、7882名百米河长。

在泰安,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已迈出坚实步伐。如今,泰安已全面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全市共设河长2912名,湖长1609名,实现了河湖水域管理全覆盖;开展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一河一策”编制实施和“清河行动”,全市河湖水生态治理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安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出一套水土流失治理新机制新模式,带动流域林果经济、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40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69%;全市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8个、省级水利风景区5个,位居全省前列。

2014年,泰安市列入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经过三年努力,投资100多亿元完成160个创建项目,全面提升了水生态文明水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做好治水管水文章,

综合管理绩效大幅提升

做好治水管水文章,水利综合执法是关键。

泰安市水利依法行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3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利综合执法示范点,是全省唯一地级市。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及4个县市区局先后成为省级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去年开始,泰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河砂资源综合整治活动,彻底扭转了河砂管理的混乱局面,累计征收河砂税费20亿元,成为全国河砂管理一面旗帜。

目前,泰安建立水政监察支队1个,大队8个,中队18个,监察站87个,专职执法人员391人,村级执法联络员3000余人,形成“支队监督管理、大队统一执法、中队重点配合、乡镇巡查辅助、村级信息通报”水利综合执法网络体系;并建立公安、交通、国土等部门共同参加的水利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

此外,泰安市还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为抓手,突出抓好水资源科学配置、严格管理、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等各项工作。截至2017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2.19亿m3,比控制目标13.44亿m3少2.78亿m3,水功能区达标率为87.5%,超过控制目标13.8个百分点;万元GDP用水量33.22 m3/万元,下降率为8.84%,超过控制目标3.84个百分点。泰安连续五年获省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2017年赢得全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做好渔业发展文章,

现代渔业发展成效卓著

泰山螭霖鱼、东平湖大青虾和东平湖鲤鱼,如今这些水产品成了山东乃至全国的著名品牌。而这和泰安当地以市场为导向的渔业结构调整有着直接关系。

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办公室副主任冯林介绍说,近年来,泰安突出抓好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渔业资源保护及修复、渔业品牌打造,建成省级现代渔业园区7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处,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基地29个。其中,泰山螭霖鱼、东平湖大青虾和东平湖鲤鱼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水产品认证,新泰东周水库的鲢鱼、鳙鱼、银鱼和光明水库的鳙鱼获得有机认证。

经过多年努力,泰山螭霖鱼物种保护和产业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还建设了国家级原种场和2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制定了《泰山螭霖鱼保护管理办法》,建设了人工增殖站,注册了“金螭霖”商标和“泰山螭霖鱼”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金螭霖”品牌效应不断扩大。2017年全市增养殖面积38万亩,完成水产品产量8.5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17亿元。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安以争创水生态文明城市为抓手,以普及水生态和谐理念为基础,以建设现代水利、城市水利、生态水利、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突破口,精心做好五篇水文章,全面提升泰安水生态安全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了水利渔业大跨越,绘制了新时代现代水利渔业发展的新画卷。

如今,泰安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内陆城市前列,大汶河、东平湖水质均达到南水北调要求。由“依山而建”到“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新泰安已跃然眼前。

下篇

泰安人美——

泰安儿女多奇志,

勇做新时代“挑山工”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未来几十年的美好发展蓝图,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没有艰苦奋斗,胼手胝足的实干精神是不行的。

作为“挑山工精神”的发源地,泰安的发展离不开泰安人的泰山“挑山工”精神。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泰安人必须负重奋进、不断登攀,用坚定的信念踏过新时代的“十八盘”,站上新泰安的“玉皇顶”,一览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红日朝阳”。

从传统农业

到现代农业的翻天巨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泰安市开始全面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连年增产。1979年,泰安市收购粮食约27.18万吨,是全市历史上完成粮食统购任务最多的年份;而到了2017年,泰安粮食种植面积547.23万亩,总产达到262.47万吨。改革开放四十年,粮食流通体制从计划走向市场,泰安粮食产能也增长了近百倍。而这也预示着,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安以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果,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泰安市农业局办公室副主任鲁开亮说:“种植技术上,由靠天吃饭发展到依靠高新技术手段,精耕细播、覆膜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物理技术防控病虫害等现代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0%左右提高到如今的60%以上。”据了解,泰安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巨幅提升,2017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7%,比1978年增长65.2个百分点。

目前,全市“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达到61家,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认证总面积达392万亩,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18个。今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泰安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合成为峰会的指定供应商品。泰安特色畜禽品种泰山黑猪、泰山黑山羊、泰山柴鸡等成为知名品牌,如今“泰山味道”正香飘四方。

伴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泰安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巨大调整。1985年,泰安市种植业继续坚持以粮为主的方针,对粮食、棉花、花生实行合同定购,对蔬菜等实行有指导的议购、议销,农业生产引入市场机制,经济作物有所发展;1992年,泰安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业结构调整,走“双扩”“双增”的路子,推广实施各种形式的间作套种250万亩,多作多收立体种植180万亩;2000年,泰安搞好区域规划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突出有机蔬菜、奶业、苗木花卉三大产业亮点,区域布局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2011年,泰安开始实施“十四大产业振兴规划”,形成粮食、蔬菜、油料、种子、泰山茶等五大产业,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发展;2017年和2018年,泰安相继实施《泰安市“一圈一带”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对泰安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布局和乡村产业振兴总体谋划作出安排。

目前,泰安茶园总面积达4.5万亩,产量1770吨,产值8.1亿元;蔬菜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08万亩、总产810万吨左右。全市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面积达71.13万亩,年产值175.36亿元。其中,泰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泰益客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产业园。

在肥城市湖屯镇前兴隆村,村庄发展和村民致富都走上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合作社与滕头园林签订了土地、用工、服务合同,村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双增收。”兴隆村党支部书记贾爱云说。前些年,群众先后种过玫瑰、养过奶牛,但仅够“年吃年穿”。后来,村集体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一亩地作为一个优先股,每股每年分红800元,3年递增一档”的标准,流转农户的1700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村集体清理“四荒”地,新增326亩土地,作为集体股加入合作社,将土地整体租赁给滕头公司发展苗木。“滕头园林委托合作社对流转的土地进行日常管护,每亩支付合作社服务费60元,村集体获得土地和服务双份收益,每年可增收38万元。”贾爱云说,合作社还组织村民到基地打工,工资每人每天50元左右,公司支付合作社管理费。

近年来,泰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逐步形成了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目前,泰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85家,农民合作社达到8616家,初步形成了以承包农户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龙头企业为骨干,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生的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格局,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一场体制与动力的变革,

新时代泰安农村展露新颜

改革开放四十年,泰安农村旧貌换新颜。自2003年以来,“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工程提上泰安农村发展的日程,“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走上油路和水泥路”成为当年提出的建设目标。截至2017年底,泰安农村公路达到14256.578公里,全市3667个建制村,已通客车建制村3654个,“村村通客车”率达到99.6%。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2016-2018年泰安计划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49.81万户。目前,泰安全市59个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占全市建制镇的95%。另外,新泰市西张庄镇入选全省首批农村地区供暖试点镇。

经过泰安人民四十年的努力拼搏,在如今泰安农村,交通和居住条件极大改观。当然,支撑这些改变的还有来自农村内部的体制与动力的变革。

自1980年开始,泰安推行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4年,泰安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代替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同时,签订了125万份承包期为15年的农村耕地承包合同。1998年前后,随着第一轮土地承包合同相继到期,泰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安排部署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并将承包期一律延长30年。

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出部署,泰安也着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泰安已全部完成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同时,积极引导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各地普遍建立了以县、乡经管部门为依托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目前,全市流转土地180.9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的39.2%。

在农业农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问题日益突出,侵蚀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势在必行。为破解困局,早在2012年,肥城敢为人先,率先探索实施了“6+1”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开启了农村改革的“破冰之旅”。通过改革试点,明晰了集体资产产权,增强了集体经济组织凝聚力,保持了集体资产的完整性,调动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积极性。2016年,中央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从全国层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市开展改革村(居)3173个,占86%;已完成改革并登记注册村1743个(居),占47%。通过改革,不仅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还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市2017年度的考核中,泰安被评为“优秀”等次。肥城市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县;泰山区、新泰市成为省级试点县。东平县借助成为国家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的优势条件,合理设置资产股、资源股,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路子。

把荒山变“金山”,

泰安农民都是“挑山工”

如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在泰安再难寻觅。无论是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变革,还是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都让如今的泰安农民“直起腰来”。

当然,这一切的改变还要靠人,靠泰安人民的“挑山工”精神。如今的农民不但住上了楼,开上了小轿车,还成了城里人羡慕的“新农民”。在新泰,就上演着这样的传奇。

靠着朝阳洞景区,新泰市汶南镇盘车沟村每年都有上百万元的收益。但当了十五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富山知道,盘车沟村真正富起来是从荒山变绿开始的。

朝阳洞存在了成千上万年,但是盘车沟这个山洞下的小村子却一直穷得叮当响。山路难行,土壤贫瘠,以前的盘车沟人只能“靠山吃山”。不过,这一切都从2007年7月24日有了改变。

这一天,上任村支书三年的王富山决定领着盘车沟人再造新山,盘车沟“荒山绿化工程”从这时拉开帷幕。到如今,盘车沟山上的3000多亩山地全部披上了绿装。随着树上山,2008年初朝阳洞风景区随之开工。“乡亲们拽着绳子在陡峭的山坡上修出1300多米的石阶,肩挑人扛建筑用砂、石、砖块、水泥6200余方,修建5公里的进山公路,打通旅游观光道路4000米。”

2010年3月,盘车沟村成立了朝阳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鼓励村民入股,吸收股金80万元,当年门票收入达到60万元。如今,朝阳洞景区每年的门票收入就有100多万元。也正是景区的建成,让盘车沟村的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2010年开始建社区,一期13栋楼,住进去了400多户。”王富山说,现在社区的气和暖也都是统一供应,就连村里的村民不少都在景区上班。

盘车沟村不仅仅靠朝阳洞活着,这几年发展起来的中草药种植产业真正让大伙共同致了富。45岁的村民刘允良连种带包了26亩地,地里多是丹参、白根等中草药,“一亩地能有一两万元的收入。”现在,盘车沟村里已有数百户村民种了1800多亩中草药。如今,盘山沟村的“千亩梨园”项目也正式开启。王富山说:“预计到第五年梨园亩产可达万斤,按照本地2.6元/斤的价,每亩地收2万元不成问题。”

山城一体是泰安最大的特色,人文生态是泰安最核心的价值所在。泰安市各级放远眼光、放宽视野、放大格局,发挥“两山一河”人文生态和资源优势,依托正在建设的济泰高速和青兰高速、即将开通运营的济青高铁和北京至上海“复兴号”高铁,以及正在谋划争取的“一山一水一圣人”黄金旅游线城际高铁,巧借济南、北京、上海的人才、科技、资本和市场等生产力要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休闲度假、文化体育、科技服务和高新高端等特色现代化产业。

风潮汹涌,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须奋力攀登。“挑山工,挑山工,性实在,不谈空;步步稳,担担重;汗如泉,劲如松;顶烈日,迎寒风,春到夏,秋到冬;青春献泰山,风光留大众,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新时代需要弘扬泰山“挑山工”精神,新泰安需要新担当新作为。当前,泰安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有不少困难和挑战。泰安将继续弘扬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和泰山“石敢当”精神,积极主动想事、谋事、干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全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贡献泰安力量。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泰山“挑山工”精神的鼓舞下,在564万泰安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泰安必将一步一个台阶,在攀登之路上不断书写新时代的壮美篇章。

策  划:边永彬  曹君仁

执行策划:王晓义 王德贞  孟庆曜

撰  稿:祝超群  戎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