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2018-09-17 10:21:4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即墨的广袤田野上,收割机声、镰刀割稻声、小孩的欢叫声、大人们的谈笑声汇成一曲《丰收》交响曲,悦耳动听。

在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里,高端技术孕育的蔬菜良种反复提纯,恣意生长;段泊岚镇的田埂上,大片饱满金黄的玉米压弯了腰,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刨花生、晒小米,感受秋收的喜悦;鳌山卫镇的村民忙里偷闲检修着植保无人机,只待霜降收获自己的看家地标品牌“即墨地瓜”“白庙芋头”……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青岛市即墨区着力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合力促进城乡人才携手,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即墨大地迸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三农”发展缓缓铺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斑斓画卷。

产业兴旺

勾勒乡村振兴蓝图

沿即墨区大信镇营普路行进,最抢眼的是一排排在太阳底下亮闪闪的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光伏“联姻”农业,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植”——这一全国首创的农业发展新模式现已打造出万亩光伏农业示范基地。依托落户当地的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墨区通过打造太阳能小镇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的有效路径。

“棚顶高效发电,棚下科学种田,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还能为下方大棚提供照明、温控所需的电力,两不耽误,效率更高。”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坚之说,这些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并收集到一起,最后并入国家电网。棚底南面向阳的温室里种植着各种喜阳的有机蔬菜,北面偏阴的温室则种植着喜阴的有机食用菌,同样长势喜人。这种模式使光伏发电额外占用土地资源成为历史,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解决了传统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如今,在这个新能源与设施农业打造的农业产业综合体基础上已形成食用菌、花木、电商等12大产业集群,完成了全产业链闭环,产业现代化从单一的种植引入冷链物流、深加工、电商、农业旅游等附加新产业。

光伏农业的发展,折射出即墨农民在这方热土上大有作为的热切期盼,即墨区掷出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程的试金石,在培植壮大农业“新六产”上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与此同时,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工程也搭乘乡村振兴的春风有条不紊地展开着。

2018年2月,“青岛国际种都”成功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位于青岛市大沽河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带,核心区规划面积1万亩,重点区规划面积3万亩,辐射规划面积34万亩。该产业园规划建设种业总部、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新品种集中展示区和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区等功能分区,通过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育繁推加销一体化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发展以种业为核心的多产业融合集群。

“截至目前,产业园签约落地项目3个,分别是瑞克斯旺(青岛)蔬菜研发中心项目、青岛硕丰源种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与育苗工厂项目和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美田花卉研发育种项目、葡萄田园综合体项目和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3个项目正在选址,还有5个储备项目在谈。”即墨区农业局局长王作召介绍,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呈现出“扎根”发展、递次推进的格局,其目标是将移风店镇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蔬菜花卉种子研发中心和繁育中心,成为全国种业“南广州北青岛”格局承载地。

要将即墨这张乡村振兴蓝图一干到底,除了补助优化调整的农业产业布局,还离不开农村土地资源资产的盘活。只有理顺土地体制机制,才能让资源变资本、资本生资金、资金再循环。自2015年开始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即墨区已完成改革村庄867个,完成数量走在青岛市前列。

提及下一步如何筑牢“产业兴旺”基础,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王作召伸出三根手指,要将特色农业做“大”,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做“强”。

“特色农业指的是要把即墨地瓜、金口芹菜、中药材种植这些特色农业品牌做大,传统产业从之前追求数量转变到提高质量上来,新兴产业要把即墨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做强。”王作召说,即墨正在研究出台乡村振兴发展计划,高起点规划设计,打好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组合拳。

人才输出

培育现代农民梯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支撑。

谁来振兴乡村?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民正在华丽转身为“新农人”。

近日,即墨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启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12所田间学校根据各自特色独立实施培训。预计3年内,重点培训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创业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三类技能人才共699人次,建设起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自从把地托管给合作社之后,村里人不仅不用拿钱养地了,分到的钱反而更多了,大家现在都愿意把地交出来,还能打点其他零工。”青岛聚裕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于兵初介绍,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农业种植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在这种“保姆式”模式下,土地经营权是农户,农艺全程机械化和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由合作社负责。如此一来,不但为农户降低了费用、增加了收益,而且增加了合作社农机作业数量和效益,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奠定了基础,让小农户也加入到农业现代化发展链条中来。截至目前,聚裕农机合作社累计接受群众托管土地12260亩,托管范围延伸到邻近4个乡镇,16个村庄,涉及农户3202户。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程的道路上,即墨不仅实施以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成长的模式,使老农民变新股民,而且还组织培育起一批“90后”职业农民。

鹿秀栋是国家级孵化器、首批科技部星创天地——青岛农湾孵化器的一名普通的“90后”创业者,通过创客平台的资金、政策支持,鹿秀栋如今已逐步实现了自己的灵芝文化园创业梦,灵芝年销售额已超过200万元。截至目前,农湾孵化器已成功孵化涉农企业、项目超过600家,累计带动就业1200余人,其中农业创业者占一半以上。

人气旺,乡村才有希望。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必不可少。为此,即墨区委组派19个乡村振兴工作队,安排121名机关干部开展联镇帮村工作,进驻100个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带动农村更快更好发展。

即墨区委书记张军强调,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工作队的职责任务,做好联镇帮村,发挥好纽带、平台和示范作用,凝聚联镇帮村工作的强大合力,推进基层做好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的各项工作。

美丽乡村

筑起乡风文明新风尚

玫瑰小镇花香四溢的玫瑰殿堂千红盛放,温泉小镇抵御凛冽寒冬的养生温泉涓涓流淌,汽车小镇机械化、自动化齐全的汽车生产链条理清晰,童装小镇品牌、质量俱佳的即墨童装品牌好评如潮……

缓缓铺开即墨乡村振兴新画卷,东有依靠“山海泉滩”自然资源打造的温泉小镇、温泉田横运动休闲小镇和鳌山湾森林公园,西有以国际陆港为枢纽的跨境电商小镇、童装小镇、太阳能小镇和蓝村小城市,北有各具特色的汽车、航空、农机、玫瑰小镇,多核发力、亮点纷呈的特色小镇建设步伐扎实有力,正迸发出巨大活力。

2016年以来,即墨坚持“产城人文”有机融合,美丽乡村建设遍地开花,共有4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达标,其中,灵山镇西姜村摘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通过村庄街巷硬化、改厕、规模化供水改造、环境绿化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等7大任务的落实,即墨区、镇两级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面投入4500多万元,累计完成了1100余万平方米街巷硬化、11万户改厕、300多个村庄规模化供水改造,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000多万株,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7个,完善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0个,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在8个村庄试点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环境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以前俺村都是旱厕,一进厕所能熏一个跟头。老人怨,孩子怕,现在可是大变样。”蓝村镇王演庄南村党支部书记孙克言说起家乡满脸的自豪,不仅“厕所革命”卓有成效,村庄美丽乡村建设也是成果喜人。

整洁宽阔的街巷、红花绿树相映的广场、移风易俗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走进蓝村镇王演庄南村,目之所及,处处能感受到这个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村的高颜值。该村庄不仅在提升“颜值”方面下功夫,更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倡导文明新风。

“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个‘孝’字,儿女觉得把老人丧事办小了,面子挂不住。但每次这么一折腾,不仅家人吃不消,邻居意见也很大,高音喇叭放到半夜、锣鼓喧天吹打两天,影响很不好。”孙克言说,2011年村子成立了白事理事会,制定了白事简化制度。按照理事会规定,村民在办理丧事时要一切从简,不准请吹鼓手,不准铺张浪费、搞封建迷信。

“理事会成员电话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村委每次出1000元,事主家不必再花钱请人帮忙,全部事务交由我们负责,并且取消了以前分烟、管饭的习俗,仅一场丧礼就能节省1万多元。”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毛兆强介绍。

孙克言算了一笔账,“近10年来,我们村每年的死亡率在千分之八左右,每年村委因处理白事经济负担增加了1万元左右,但却为村民省了20多万元。”

红白理事会的成立,让村民在处理白事上既留足了面子,又省了一大笔钱,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刘耀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