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产品品牌故事 | 乐陵小枣:北纬37度上的突围

2018-07-25 14:46:33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报

▲游客在枣园采摘小枣。(资料图)

7月3日一早,赵云海就带着几名村民去给村里的枣树喷洒防虫剂。自今年初,乐陵市朱集镇大常村党支部领办了枣树种养合作社。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赵云海就一直没闲着,村里300多亩枣树,都是他领着七八名社员一起管理。

乐陵小枣的主产区位于北纬37度,在这个纬度上,几乎囊括了中国几大红枣地标产品,除了乐陵金丝小枣,还有陕北狗头枣以及十多年来席卷各地的新疆和田大枣等。近年来,乐陵小枣市场价格从多年连跌到止跌趋稳的背后,是价格曲线外发生的产业嬗变。

小枣产业受冲击

大面积枣园无人管护

每年小枣的收获时节,红枣经纪人卢洪帮都要跑回家乡乐陵市朱集镇王双志村。在他的记忆里,20世纪90年代,乐陵金丝小枣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

在王双志村党支部书记宋洪泉眼中,质地最为优良的金丝小枣生产基地,王双志村肯定名列其中。全村620多口人种着930多亩优质枣林,朱集镇也把小枣博物馆建在了王双志村村头。

“在过去的那个年代,上等的金丝小枣干枣卖价能到每公斤10元以上,一般等级的也在每公斤6元上下,这在那个年代算是非常高了。”卢洪帮说,“那时候管理好一亩枣林,当年就能挣出一套房子钱来。”

但随着全国种植面积扩容,乐陵10万枣农开始感受到市场的寒意。特别是数千公里外新疆红枣的崛起,让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在短短几年间发生扭转。“影响最大的时候是在2012年,小枣的价格只有每公斤4元左右。”宋洪泉说。

“枣树跟别的树不一样,越老的树结的枣品质越好,我们镇上就有很多500年、1000年以上的枣树。枣树超过三年不管,容易得枣疯病,那时候树就坏了。”朱集镇红枣产业办主任李宁说,“受价格下降影响,枣农的种植积极性减弱,枣林撂荒、砍伐随之增多。”

成立枣树种养合作社

政府给枣树发“养老金”

红枣产业当时在乐陵并非占主导地位。但它背后是10万枣农、3000年的种植历史,保护枣树资源、解决枣农增收难题迫在眉睫。

乐陵市委市政府积极寻求有利于枣农增收、枣树管护的新路子。“乐陵小枣是稀缺性的资源,我们必须从对历史负责的角度保护好、开发好乐陵枣业。”乐陵市委书记樊廷雷说。

乐陵市林业局专门注册了金丝小枣商标,免费提供给当地企业使用。主产区各乡镇的工作人员,进农家做工作,让枣农不要弃枣砍树。

“500年以上的枣树,统一进行GPS定位,建档立册挂牌保护,并按树龄发放每年60元至100元不等的长寿养老金。”乐陵市林业局局长王三峰说,“同时,只要枣农对枣树进行管护,每亩地有600元的补贴。为了起到约束作用,补贴分三次打给管护人。去年第一年发,之后没有再砍树的了。”

去年,乐陵市以朱集镇为试点,将部分枣林承包给一家投资公司,枣树的种植管理、收益所得仍归枣农,公司则依托枣林开发了一系列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朱集镇107个村的党支部全部领办了枣树种养合作社。“若将枣树托管给合作社,这600元就作为日常管理费用,枣树收益仍归村民。”李宁说。目前全镇十分之一的枣林实现了托管。

合作社统一种植,带来了规模效益。宋洪泉说,合作社跟乐陵市供销社合作,预计1亩枣树比过去多收益300多元。大常村则探索实行枣树、油菜间作,多收一茬油菜,油菜花开时节成为一景,带动了旅游发展。

拉长枣业“金丝”

从按斤称到论瓶卖

30万亩2000万株的枣林“稳定”下来,乐陵开始在外销上动脑子、想办法,自2012年起,将举办了24届的小枣文化节转型为红枣暨果品产业博览会,邀请来全国各地的红枣主产区政府、企业负责人。

“乐陵小枣之所以叫做金丝小枣,是因为掰开后能看到缕缕金丝,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小枣产业创新,去拉长小枣的金丝,借用深加工的方式,延伸红枣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樊廷雷说,以2017枣博会为例,约有5000名经纪人前来,普通观众更是超过10万人次。除了打开销路,更重要的是给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乐陵市红枣深加工企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以山东百枣纲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成立于2012年,主要做枣制品的自产自销和代加工。公司副总经理刘玉胜介绍,公司新近研发的枣酵素,一瓶750毫升的终端销售价高达1800元。

据了解,乐陵目前有深加工企业400多家,拥有汇源、德润、燕陵生物等60多个产品品牌。当地企业从枣皮中提炼的枣红素每吨卖到18万元,枣核可以做成活性炭,此外枣酒、枣汁、枣茶等深加工产品应有尽有,将初级农产品的按斤卖变成了深加工后的“论克卖、论瓶卖”。

枣博会的举办,还给乐陵小枣带来了文化内涵。乐陵成立了金丝小枣文化研究会,搜集整理了100多个典故和故事,拍摄了10多部影视片。

基于3000年历史积淀的红枣文化,乐陵市把成片的枣园景观和红色旅游进行联合开发,规划建设了以枣林游览区为中心的生态游、以枣乡红运主题公园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游等七大旅游品牌,使小枣与加工产业、高端旅游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融合。今年已接待游客60多万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00万元。

农村大众报记者 戎宁  通讯员 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