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的日常

2018-11-15 15:05:2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在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普及之前,太学和国子监(不同朝代,两者名称及设置不同),一直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
  在国子监里学习的读书人,当时称为监生。最初监生是贵族子弟,唐宋年间,越来越多的平民子弟通过种种选拔来到这里。他们在国子监主管者国子监祭酒的带领下,开始了改变人生命运的苦读之旅。
明清入监时间不统一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南京设立国子监,为当时明朝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洪武三年(1370年)特设科举,开科取士。洪武十七年(1384年),命礼部颁行科举成式,此后三年一次。永乐元年,朱棣在北京设立国子监。迁都北京后,南京的国子监一直存在,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清代沿袭明代旧制,顺治皇帝修葺了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
  明清时期,在国子监受教的学生主要有贡生和监生两大类。贡生在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四种;在清代设有拔贡、副贡、优贡、例贡等。明代前期是国子监最为兴盛的时期,北京和南京两个国子监的人数,在成化元年(1465年)达到了19000多人,此后人数开始下降。乾隆元年(1736年),兼管监事大臣、刑部尚书孙嘉淦奏准国子监名额为300人,每堂设50人,内班30人,外班20人。最后几经变化,清代确立了总数为270人的规模。
  明清时期,新的监生入学,是否举办“开学礼”没有明确记载。这或许与明清时期的生源制度有关。明清两代,贡生和监生一般一年一补,其中有四五月间参加入学考试的,也有十月份入监的,其中恩监、恩贡更是没有固定时间,因此,在明清时期,分批入监以及插班入监的情况非常常见。
每日早晚举行礼仪活动
  国子监十分注重礼仪制度教育,从着装、容颜、言谈、行为等多方面对监生进行培训。在这些礼仪活动中,国子监正官即祭酒、司业、博士等,必须整饬威仪,严立规矩,为学生做表率。
  礼仪活动从“教师”带头执行,每天早晚均要举行升堂仪式,祭酒或司业升堂就座,各属官依次到堂按顺序行礼。然后,所有“教师”站立两侧对面互相行礼。礼毕之后,国子监六堂生员列队依次进入,按班级列队集体行礼,礼毕退出。参加升堂活动的监生,每人要亲自放牌“点闸”(就是今天的点名),确保学生全部到位,不得缺席。参加这项活动时,学生“要衣冠严肃,步中节,不许搀越班次,喧哗失礼”。
  课堂上也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监生在上课时,要严格按照监规去做,必须对教官毕恭毕敬,作揖行礼,严肃认真,拱立听讲,如有疑问,举手请教。举行大型活动和上课要点名,晚上就寝也要点名。监生每天在监学习,都要进行考勤,各堂设置勘合簿,上面有本堂监生的姓名,每到一天,教官在其姓名下印红圈一个;如未到,印黑圈一个。只要坐监能得700个红圈,才能升入率性堂。
斋长为“一班之长”
  为了监督与约束监生的言行,国子监实行斋长管理制度,由年长学优、威望较高的监生来充任斋长,斋长就相当于现在的班长。
  据《明史》记载:“每班选一人充斋长,督诸生工课。衣冠、步履、饮食,必严饬中节,夜必宿监,有故而出必告本班教官,令斋长帅之以白祭酒。监丞置集愆簿,有不遵者书之,再三犯者决责,四犯者至发遣安置。其学规条目,屡次更定,宽严得其中。堂宇宿舍,饮馔澡浴,俱有禁例”。也就是说,斋长不仅要帮忙管理国子监的日常教学,还要在衣食住行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上课维持正常秩序,课后协助监督学生言行。
  入监后,都会安排监生的住宿房号,按编号住宿,“不许私下挪借他人住坐,违者通决”。国子监也不允许监生带家人及其他人等在国子监留宿,违者要受到处罚。监生在自己宿舍居住,要保持清洁,讲究卫生,不得人为破坏住宿环境。监生必须在自己的监内宿舍住宿,如到衙门办事,每晚也必须回监,不许在外宿歇。
监生的学习
  国子监教育以儒学为主,明代初期国子监还有算术、书法、律令、礼仪、习射、音乐等专业,其后逐渐废除,到了清代,国子监的教学内容就变成了纯粹的科举考试训练,主要学习《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等内容,监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十三经》和《二十一史》。
  讲书、自习、考课是国子监的主要教学方式。讲书就是上课,每月四次,初一、十五,监生在孔庙行完释菜礼之后,由祭酒、司业、博士讲解《四书》和性理诸书,每月上旬讲书完成后,由助教、学正、学录再各讲一次。讲书以后还有监生的复讲,复讲之前,博士厅将题目写在小竹签上,由学生抽取,按抽到的题目进行讲解,“有触发贯串者加以奖励,未能通彻者曲为训解”。
  监生在国子监学习,被称坐监。监生要遵守监规,既要讲究必要的听课礼仪,又要按时完成教官布置的作业。监生们的主要学习活动有:第一、背书,一般每三天检查一次,每次须背诵大诰100字,本经100字,四书100字,不但要熟记文词,还要通晓义理。如背诵讲解全不通者,要被老师打十板。第二、写字,每日一幅,一幅的标准为每行16字,共有16行,总计256字,不拘家格,但必须端楷有体,合于书法。而且当日完成,当面交本堂教官批阅,以圈改字少为最,逐月通考。第三、作文,每月写六篇。“本经义二道,四书义二道,诏诰、表章、策论、判语内科二道,不及道数,仍要逐月作完送改,以凭类进,违者痛决”。
  (文/刘永加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