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愚公"深山植绿二十载,临沂退休教师自费造林

2023-12-05 16:08:12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徐新军20多年来矢志不移,坚持植树造林,将3000余亩荒山秃岭变青山,使10万多棵树木花果飘香……最近,他被评为“临沂市第六届道德模范”“山东好人”。

一介书生与大山结缘

徐新军曾在兰陵县鲁城镇做过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一次他去下村一个亲戚家,路上他发现埠阳山裸露着石头,杂草丛生。他心想,山上既然能生长野草,就有土,有土就能栽树、种庄稼,就能创造财富,由此萌生了在此植树造林的想法。为了验证自己的结论,他选了一块土层稍厚、接近水源的3亩左右的荒山,开荒后栽上了杨树。看着自己亲手栽植的杨树茁壮成长,他心里特别高兴。

首战告捷,徐新军逐渐对埠阳山产生了感情,只要有空闲,他就往山里跑。尤其双休日和学生放寒暑假,他与老伴有时一整天都泡在山上,薅薅野草,捡捡山石,翻翻土。既活动了筋骨,又充实了生活。徐新军说:“整理了一块地后,发现附近一块山地也能整理,不远处一块山地还可以整……”从最初3亩发展到10亩,10亩扩大到30亩,30亩又增加到50亩……就这样地越整越多,树也越栽越多。

退休后“隐山自居”

   退休后,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整地植树活动中,徐新军在山上盖起了简陋的茅草房,支了个简易灶台,从此夫妻俩过上了深入简出的“隐士”生活。搬进山里住的头四年是最艰苦的。没有路,车进不来,整地、浇水、施肥等环节,完全靠人工。一到雨天,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是经常的事。为了多整些地,夫妻俩经常凌晨三四点起床,戴着矿灯下地干活。最难忘的是,有一次在山里忙到傍晚,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时,才发现没有吃的了,俩人摸黑走到山下,翻越墙头来到亲戚家。跟亲戚要了一摞煎饼后,又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山上的茅草屋,就着咸菜喝着山水竟也吃得津津有味。他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用以自嘲,上联是‘有本事进乡入城’,下联是‘无能力隐山自居’,横批是‘各尽所能’。

徐新军将省吃俭用的工资全部投入到植树造林中去,看着眼前一点点变绿的荒山,乐此不疲。

花尽积蓄建基础设施

2004年,有些杨树就要成材了,果树也要挂果了,修路、架线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就提上了日程,架线通电、修建蓄水池。这一年,徐新军花掉养老的全部积蓄12万元。

远离村庄,娱乐生活自然少,徐新军便买来两个高音喇叭,安装在房屋最高处,平时听听新闻,放放音乐,感到寂寞了对着喇叭高歌一曲,心中的压抑、孤独和恐惧便一扫而光。为了更好地管护好树木,徐新军还买了望远镜,通过望远镜他能清楚的看到哪里的树苗被动物吃了,哪里有破坏树苗的现象,他都能及时上去制止了。

用实际行动笑对质疑

对于徐新军夫妻的行为,开始他三个孩子坚决反对,认为二老退休后成天在山里搞得灰头土脸的,丢了他们的脸,也怕背上个“不孝顺”的罪名。有些村民也质疑,认为他放弃自己安逸的退休生活,钻到山沟沟里,掏自己的腰包、自己出力在深山整地造林,无名无利,是“傻子”“愚公”。

面对这些,徐新军一笑了之,他坚信实践会证明一切。“现在,群众对我开荒种树越来越理解了,各级林业部门也表示今后将大力扶持我,我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谈及未来,已经72岁的徐新军依然踌躇满志,他说今后将继续经营好、管护好已经初见效益的3000亩山地,重点在新转包的1000亩荒山上见缝插针,在土层稍厚的地方栽些好管理、市场前景好的皂角等乡土树种,在土层瘠薄的地方栽上侧柏,然后在林下养些鸡等,真正把埠阳山雄厚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当地人共享的社会财富!

徐新军先后被评为“兰陵好人”“临沂好人”“临沂市第六届道德模范”“山东好人”。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通讯员 陈振宇